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从经济转型到政治转型——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对话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5-11-19 13:26

  11月6日下午,公共管理学者、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汪玉凯接受《高见》栏目采访,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官员积极性展开深入探讨。

  汪玉凯指出,在目前中国的体制环境下,行政体制改革只能解决很小一部分问题,很难解决根本性问题,行政体制改革背后还是政治体制改革。

  对于社会上一些将经济下行部分归为反腐导致官员不作为的论调,汪玉凯不认为这二者构成直接因果关系。他认为在反腐过程中如何防止官员不作为需要认真思考,要有破有立,对过去的灰色收入以及与民争利、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坚决制止,但也要维护公务人员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汪玉凯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对的,但不能将之简单放大到整个社会,要防止党和国家不加区分引发某些思想混乱。他认为中国正处于一场巨变前夜,未来可能有两种趋势:一种是朝着更加改革开放的方向发展,用顺应世界潮流的思维和战略来处理各种重大问题;另一种可能性是市场化改革方向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议和国家治理改革滞后,难以顺利推进。汪玉凯说,我们要警惕出现第二种可能,防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受到重创。

  访谈嘉宾: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高见》时事访谈员:陈芳

  一.十三五规划深化了“发展观”

  《高见》:刚刚闭幕的五中全会和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有什么亮点和突破?

  汪玉凯:十三五规划主要围绕经济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枢纽展开。

  首先,问题导向很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年时间,哪些领域短板、重点解决哪个领域,问题意识很强,如果没有强硬举措是很难实现的。比如脱贫,保证7000万人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以前都不敢这么说的;此外围绕民生问题还作了很多硬性指标,比如二胎、社保、医疗、教育等,作出了很多与全面小康社会大体吻合的具体指标。

  第二大亮点是习近平发展了发展观,并进一步具体化。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到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中间参与国际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到今天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我们对发展的认识一步步深化。五大发展理念针对这些年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来,针对性很强,有相当强的操作性。

  五大发展理念都是围绕小康社会和经济新常态两个目标而来,又把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和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结合起来,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基础。

  二.中国经济潜能存在,如何释放关键在政治

  《高见》:怎么看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中国经济目前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汪玉凯:中国经济问题主要出在五个方面:

  一是房地产泡沫。过去这些年房地产无疑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但未来这样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了。如何处理好房地产与其他相关领域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至关重要。二是地方债务显性的达23万个亿,可能隐含着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三是金融改革相对滞后,拖了经济健康发展的后退。四是主要工业领域产品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很多过剩又是行政审批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我们还在用计划经济的思维解决问题,但后果不佳。五是大量小微企业倒闭,这类企业最不能抵御风险,但能解决大量就业,倒闭可能引发失业潮。

  另外,中国经济还有两个问题:一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很难持续,稳增长和调结构又有内在冲突。二是如果经济方面大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增加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中国能否度过这一关很关键。

  《高见》:原因出在哪里?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到此次五中全会,顶层设计都很好,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也很强,为何实际推进中效果不理想?

  汪玉凯:从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时间节点看,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三个历史性拐点: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引进消化吸收型向走出去向外扩张转变;学习模仿型向自主创新转变。而且应看到,这三个转变的历史拐点,又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与经济新常态叠加在一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这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转型发展的难度和复杂度。

1 2 3 4 5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