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2014年昆明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述评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5-09-15 10:22

  全面深化改革是昆明破解难题之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开放中的矛盾问题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多年来,昆明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发展质量较低,产业支撑乏力;城市规划水平不高,重建轻管;区域发展不平衡,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滇池治理依然严峻;社会矛盾多发易发,维稳形势不容乐观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已成为阻碍昆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究其根源,很多是由于体制机制不顺、利益格局固化、责任担当缺失所造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些矛盾问题,唯有改革,别无他途。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站在更高层面、更宽视野,系统、全面、准确地透视问题原因、把准矛盾症结,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体制机制的僵化,真正把问题解决到位、解决彻底,才能为推动昆明发展扫清障碍、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阔步前行。

  起步:精心谋篇布局、引领改革航程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2014年4月10日,市委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规则,成立了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体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民主法治领域、文化教育卫生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纪律检查体制9个改革专项小组,按下了昆明新一轮改革的启动键。

  究竟改什么、怎么改,先改什么、后改什么,“从最急迫的事项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市委坚定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9月22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对序盘阶段的改革工作提出了总要求。在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的基础上,出台了《昆明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将改革任务分解为336项重要举措,制定了2014年66项改革工作要点,排出了今年要完成的包括国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在内的20项重点改革事项,并逐一确定协调单位、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确保每次改革任务有人抓、有人管,真正落到实处。

  时隔3个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召开,认真研究并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体现昆明特色的改革文件,强调以重点突破之功收全面推进改革之效。

  2015年1月初,正值全年开局之际、改革关键之期,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把改革作为全市的“开门会”, 充分体现了改革在全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市委对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会议研究审议了《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创新驱动的强度和破解难题的深度适应经济新常态。

  从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架构,到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再到研究部署重大改革事项,市委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一步步精心谋篇布局,为全面深化改革引领航程。

  攻坚:优化改革路径、着力重点突破

  下好改革这盘棋,要出好招、落对子。

  “问题摆在那里,如果发现不了、解决不掉,就会成为阻碍改革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拿出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勇气和魄力,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强调。

 市委紧密结合影响当前昆明改革发展稳定、群众反映强烈的13类问题,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寻找改革切入点,破除发展瓶颈制约,扫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为昆明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四轮清理精简,实际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016项,调整为75项,审批时限压缩2/3以上,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6项,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

  近年来,昆明的城市空间拓展较快,城市品质有了显著提升,但规划设计水平不高、交通拥堵严重、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对此,市委及时调整完善了市城乡规划领导小组、城乡规划委员会、市规划局局长办公会等决策议事职能,下移规划审批重心,压缩审批流程,精简审批要件,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审批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体制改革,96个基础建设等领域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积极探索“三旧改造”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城市更新改造中项目规划会审报批、土地管理补偿、社会投资人退出、回迁安置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等方面改革政策文件。建立完善城管数字化信息平台,逐步构建“大城管”体系,全市环卫清扫保洁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实现绿化管养市场化。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根本前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市社会维稳工作任务繁重,由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农民工讨薪等利益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多发易发、交错叠加。切实解决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就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随着《昆明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在全市社区(村)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以及“大调解”体系和“五级联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昆明社会治理方式的改革创新进入了新阶段。

  舆论认为,“昆明一年来的改革‘组合拳’,让人民看到了市委、市政府除顽瘴、克痼疾,真枪真刀触动利益“奶酪”的坚定决心,令人由衷振奋、充满期待。”

  坚持民生导向

  改革的取向只有一个,为人民而改革;改革的标准只有一个,尊重人民意愿。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民生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让群众得到实惠。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随着市一院、儿童医院、口腔医院等医院的股份制改革,以及20所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随着《昆明市医师多点执业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累计有4750人次办理了医师多点执业,实现了卫生人才资源的合理调配,打破了医疗机构对优质医师资源的垄断,弥补了医疗人才资源的分布缺陷。

  为解决城市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市委、市政府不断健全完善保障房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先后出台了《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摇号配租规则(试行)》、《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分配续租工作流程》等文件,从建设模式、运营方式、融资渠道进行了探索创新,让更多困难群体喜迁新居,住房难题正在逐步解决。

  研究制定昆明主城区落户条件,实现乡镇落户“零门槛”;实施学前教育“春风化雨”行动和基础教育“增量扩优”工程,加快城乡教育资源整合;出台小升初改革方案、异地中考实施方案、民办教育促进条例;制定出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文件……改革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努力改善民生,打造我市“民生幸福高地”。

1 2 3 4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