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云南农村水利改革风生水起初见成效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5-09-09 14:43

  “兴水强滇”,“十二五”以来,我省水利建设热潮持续升温,大批水利工程竣工润泽云岭大地。

  然而,一浪高一浪的水利建设热潮中,如何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怎么改变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的重建轻管,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水利工程运行机制不健全,有人用无人管、无钱修等深层次矛盾,水利发展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也在凸显。

  坐而论道,瞻前顾后,按部就班,农村水利建管中长期存在的矛盾问题只会越积越多。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唯有深化改革,才能获得水利发展的新动力,填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沟沟坎坎。只争朝夕,一点一点往前推,改有所进的云南水利改革正为广袤山乡注入发展“水”活力。

  破除积弊 打通“最后一公里”

  从创造性“打捆”建设“润滇工程”、开全国之先河对在滇电力企业征收水资源费,到烟草反哺水利有效缓解资金短缺被动局面,再到搭建投融资平台拓宽水利资金筹集渠道……云南水利靠改革,创新思路、加大投入,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的“十二五”春天。 全省水利投资从2011年、2012年突破200亿元大关,到2013年、2014年登上300亿元的新高,今年预计可完成水利投资320亿元。这个五年,全省水利投资规模、建设规模、争取中央投资规模前所未有,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22座,新增库容17亿立方米;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等一大批云南人盼了多年的骨干水利工程竣工或开工建设;126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饮水不安全的历史……全省水利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水利发展的热流在奔涌。

  改革不停歇,创新不止步。我省水利没有沉醉于有目共睹的发展成绩中,而是清醒地看到:全省工程性缺水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民生水利保障体系亟待构建;特别是水利体制机制弊端仍未根本破除,以致水利建设难以真正做到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手协同发力,水价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亟须加快,节水型社会难以推进,用水粗放的现象还较普遍……破解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困局,开创水利发展的新局面,出路只有一条——改革!

  试点先行 探索可复制经验

  问题是改革的导向。水利体制机制弊端导致农田水利建设主要由政府“独木”支撑,市场之手缺位;农村综合水价改革难以撬动等难题不独云南,全国其他省区也普遍存在。由此,水利部将云南作为全国农村水利改革的试点地区,要求云南大胆改革探索,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

  不负重托,迎难而上。去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部署,我省水利坚持问题导向,从妨碍云南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入手,着眼于解决云南水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省水利以一项一项抓落实,一点一点啃“硬骨头”的精神,勇立改革潮头,一步一步推进农村水利综合改革。

  深化农村水利改革,趟的是“深水区”,要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蹄急步稳向前推,在继续深化、巩固以往各项水利改革的基础上,全省水利向水行政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群众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等多项改革推进。同时重点在撬动农村水价改革,探索“两手发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市场化管养维护体制、水权交易制度等重点难点上着力,实现改有所进,改有所成的改革目标。

1 2 3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