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消费名品方阵再扩容 6个企业品牌1个区域品牌上榜
近日,第二批云南消费名品方阵名录公布,昆明6个企业品牌和1个区域品牌入选,上榜数量较2024年实现翻番,标志着昆明品牌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此次昆明上榜的企业品牌涵盖多个优势领域,包括云南白药集团的“云南白药”、昆明雪兰牛奶的“雪兰”、昆明中药厂的“昆中药”、昆明远方生物的“舒霖R”、云南绿宝香精的“E-BRAND”以及云南肆只猫实业的“四只猫咖啡”。值得一提的是,“昆明鲜花饼”作为区域品牌成功入选,是云南首个以花卉为核心的区域消费名品。
品牌强市建设成效显著
云南有“植物王国”之称,依托丰富的植物资源,昆明消费名品已形成以药品、食品、香精香料为核心的特色领域分布,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其中,“昆明鲜花饼”以重瓣玫瑰为核心食材,凭借酥脆口感与浓郁花香成为本地居民与游客青睐的特色佳品。这一品牌的成功入选,不仅是其自身影响力提升的体现,更折射出昆明鲜花饼产业“千家企业、百亿产值”的蓬勃发展态势。
近年来,工信部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建设,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昆明依托中国消费名品方阵、云南消费名品方阵的“官方认证”,为本地优质产品搭建了走向全国的桥梁,有利于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助力消费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此过程中,昆明围绕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优势领域,开展全方位申报服务,广泛动员企业参与,细致解读申报政策;明确“零成本”申报原则,消除企业资金顾虑;精准指导企业撰写申报材料,助力企业凸显核心优势,同时引导企业发挥母子公司协同效应,拓展品牌发展空间。
截至目前,昆明已成功培育中国消费名品1个(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薇诺娜”品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1家(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消费名品总量达到10个,其中包括“一心堂”“德和”等知名品牌及“昆明鲜花饼”这一区域品牌。
精准施策培育特色产业
“昆明的云南消费名品独具特色,主要集中在药品、食品、化妆品领域。”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培育过程中,昆明已形成针对性的扶持路径:立足云南优势资源,突出昆明独有特色,用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扶持政策,加快民族药品、绿色食品、化妆品等细分领域升级,推出消费名品,积极助力“云品出滇”。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含生物医药)实现产值1454.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6.9%,从事消费品生产制造的企业超450户,为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在此基础上,昆明将围绕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制造、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多措并举推进“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建设,持续壮大消费名品方阵规模。
在农副食品加工领域,重点聚焦咖啡深加工与土豆片产业,打造“历史经典”与“时代优品”类品牌。依托云南咖啡资源禀赋,支持企业开展咖啡初加工和深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提升云南咖啡的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在土豆产业链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及成果转化效率。在医药制造领域,依托昆明丰富的植物资源,支持昆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开发青蒿、三七、天麻等系列产品,推动中药民族药创新发展,同时鼓励企业申请国外注册认证,拓展国际市场。在日用化学产品领域,支持贝泰妮等企业以创新为驱动,在儿童护肤、美白、抗衰等多个护肤板块拓展市场,着力打造“潮流新锐”品牌,推动“昆明造”日用化学产品走向全国。
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互利共赢”的方式,持续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让更多本地优质消费品走出云南、走向全国,为把昆明打造成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消费品工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接下来,昆明将制定并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促进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到2030年,全市力争培育中国消费名品15个,云南消费名品50个。(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
典型案例
雪兰牛奶 铸牢高原乳业标杆
近日,深耕云南乳业40余载的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雪兰牛奶”)的“雪兰”品牌成功入选云南消费名品(企业品牌),“全链路数字化食品安全精准追溯体系”也入选云南“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这份荣誉,是雪兰牛奶深耕品质、践行“鲜战略”的生动注脚,更是云南消费品牌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缩影。
雪兰牛奶的名品之路,植根于对品质的坚守。作为云南本土乳业龙头,其始终以“视消费者为亲人”为核心价值观,构建“一个蓝图、一个体系、一个团队”的品牌建设框架,并制定了5年品牌培育计划,通过塑造消费者品牌认知、品牌营销传播推广、构建营销机制等方式,锚定“打造中国鲜奶第一品牌”目标稳步前行。
“公司实行全产业链严苛管控,将‘质量三让步’理念贯穿始终,坚持瑕疵产品零流入市场的铁律,筑牢了消费者信赖的根基。”新希望雪兰牛奶市场部总监柳斌介绍,为筑牢品质根基,雪兰牛奶累计投资4亿元建成石林、陆良、戚家山三大生态牧场,均获国家GAP+一级牧场认证,形成西南地区规模领先的优质牧场群,从源头保障原奶新鲜与安全。在生产端,雪兰牛奶率先承接国家优质乳工程试点,历经两年上千次试验,于2016年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中国优质乳工程”认证的乳企,其采用的以72℃/15s巴氏杀菌等尖端工艺,能最大化保留牛奶天然活性营养,为行业树立了品质标杆。
品牌价值的跃升,离不开创新驱动与文化赋能。雪兰牛奶以“鲜战略”为核心,构建了差异化产品矩阵,24小时巴氏奶、活润低温酸奶、有机鲜奶等核心品类精准契合消费需求,其中24小时娟姗限定乳等新品,凭借珍稀奶源与先进工艺领跑市场。同时,雪兰牛奶通过“工匠之星”评选、“万人工厂牧场游”等活动,将品质理念深植员工心中,以透明化体验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传递“新鲜健康的生活”品牌理念。依托云南高原自然禀赋与民族文化底蕴,雪兰牛奶还创新推出高原奶皮子酸奶等特色产品,推动本土风味与现代工艺融合,为品牌注入独特地域魅力,这也为“云品出滇”积累了核心动能。
“入选云南消费名品,对雪兰牛奶而言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这份荣誉印证了企业从奶源建设、数智化生产到全链品控的高标准实践,是对公司‘质量为先’发展理念的充分肯定,更赋予公司引领行业升级的使命。”柳斌表示,未来雪兰牛奶将锚定“深度+广度”双维度发展路径,一方面深化“鲜战略”,以巴氏奶与低温酸奶为双引擎强化产品力,持续升级品质与服务;另一方面拓宽品牌边界,联动云南文旅、健康IP等生态伙伴,挖掘高原特色与民族文化价值,打造差异化消费场景。同时,公司将加速全链路数智化升级,以科技创新赋能品牌发展,推动云品出滇迈向新台阶,致力于从区域标杆成长为全国认可的高原健康生活符号。(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
珍茗公司 数字化监控管理模式破解行业痛点
桶装水行业长期以来面临一系列发展痛点和运营难点问题。对此,昆明珍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珍茗公司”)实施了基于智慧生活平台的包装饮用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控管理模式。日前,在第二批云南消费名品方阵名录中,该案例入选云南“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珍茗公司成立于1994年,服务网点覆盖全省85个县(市)区,产品包括桶装水和瓶装水在内的软泉、山泉水和纯净水全系列,年销售桶装水超过6000万桶。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桶装水行业长期面临的产品防伪、水桶管理、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闭环质量追溯等问题,公司实施了包装饮用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控的智慧生活管理服务模式,建设了集水源监测、生产、销售、智能配送及售后维护服务于一体的透明动态管理机制,助力企业实现运营智能化。
为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自2015年开始,珍茗公司先后投入超2000万元,初步建立了一套针对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及信息化管理预警系统,将互联网、大数据、RFID、GIS等技术应用到产品生产、质量、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风险监控中,以最大程度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一方面,系统对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配送至客户手中的整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追踪记录每一只循环使用水桶的全生命周期轨迹,确保产品生产过程和周转物资实现全生命周期可监控、可追溯,以及风险得以及时预警与处置。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工具,对服务提供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实时掌握生产、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和各个销售网点产品配送情况,进行资源的合理调度和配置,在最大程度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服务品质。
其中,建立“一桶一码”质量追溯系统,完整记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实现清晰、准确的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建立大数据风控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中心密切监控食品安全的每一个关键点,设置风险级别和对应的预警机制,为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建立智能化配送及服务体系,提升配送效率、保障服务品质,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该模式实施以来,公司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均得到大幅提升,并助力公司成为国内桶装水行业中率先实现生产、仓储、物流、配送全过程追溯闭环的企业。截至目前,珍茗公司累计申请注册商标699件,主导品牌“珍茗”“金龙水”已注册全类别保护;已申请专利59项,专利转化率100%;开发并上线2个手机App,有力推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
企业品牌
云南白药 单品销售过亿产品达16个
在此次公示的第二批云南消费名品方阵名录中,云南白药集团成功上榜,申报方向为历史经典。作为百年老字号,云南白药有着深厚的品牌积淀,构建了全要素竞争力体系,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云南白药创制于1902年,至今已有123年历史,始终致力于推动传统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持续深挖传统医学产品的内生潜力,以产品创新回应现代生活需求,为传统品牌及传统中医药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近年来,集团以云南白药品牌为核心,逐步从药品品牌延伸至个人健康护理产品品牌、原生药材品牌及大健康产品品牌的多(子)品牌格局,形成丰富的品牌族群,长期、持续扩大品牌触达人群,提升品牌价值。
自上市以来,云南白药营业收入保持连续增长。2024年,云南白药业绩超预期,创历史新高。营业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6%。归母净利润47.49亿元,同比增长16.02%;扣非归母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增长20.18%,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白药实现营业收入306.54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达到47.77亿元、同比增长10.41%,创历史同期新高。
从业务布局来看,云南白药秉承“守护生命与健康”的使命,围绕药品、中药资源、健康、医药新流通四大业务基本盘持续深耕、稳健增长,已建立包括天然药物、中药材饮片、特色药、医疗器械、健康日化产品、保健食品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的业务布局。
从产品品类看,目前云南白药集团产品达40个品类416个品种,单品销售过亿的产品有16个,气雾剂、创可贴、云南白药(散剂+胶囊)、云南白药牙膏等4个品类在中国细分领域排名稳居第一,企业连续13年上榜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并于2023年位列医药行业品牌价值榜首。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活力密码。近年来,云南白药集团构筑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覆盖昆明、北京、上海、天津、无锡及美国六大研发中心的“大研发”体系,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2.35亿元,同比增长8.7%。在中药现代化领域,气血康口服液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0个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立项;创新药研发管线成果丰硕,全三七片、INR101等多款新药进入关键临床阶段;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发的“云白智药-X”AI平台揭示三七抗衰老的新机制,为抗衰老产品研发提供了新靶点与科学依据。
未来,云南白药集团将坚持“强主业、稳增长、可持续”的原则,积极彰显云药资源高质量发展“链主”企业担当,致力于做强伤科疼痛全领域管理的“第一”品牌,力争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千亿级现代医药产业集团。(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
昆中药 书写非遗国药新篇
近日,拥有640余年历史的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中药”),以“历史经典”类别成功入选第二批云南消费名品方阵名录。这不仅是对其“精品国药”理念的认可,更标志着云南中医药品牌在传承与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昆中药起源于公元1381年,当时明朝随军军医朱双美落籍昆明开设“朱氏双美号”,由此开启跨越6个世纪的传承。2014年,“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中药成为云南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
这份“经典”并非停留在历史记载中,而是渗透在产品与工艺之中,参苓健脾胃颗粒源自宋代参苓白术散,经清代药铺沿用至现代,融合云南道地药材成为“云南特产中成药”;舒肝颗粒从宋代“逍遥散”演化而来,是调节情绪健康的主流产品;清肺化痰丸在古方基础上进行优化,持续守护着呼吸健康。同时,药工通过“口传心授”传承“炮炒煅炙”“丸散膏丹制作”等技艺,确保每一款产品都承载着非遗技艺的精髓。目前,昆中药已培育21个独家品牌、7个云南名牌产品,手握140个药品批准文号,“三病两痛之仙方”的美誉印证了其市场认可。
“守正创新”是昆中药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在质量上,“大药厚德 痌瘝在抱”的制药使命深植企业基因,确保每一款产品质量与疗效双可靠。面对消费升级与年轻群体需求变化,昆中药以创新激活传统。在品牌年轻化方面,2025年春节假期借“参苓健脾胃,年味有滋味”活动联动高铁专列,绑定年轻人返乡场景;针对情绪健康痛点推出虚拟IP“舒肝球抱抱”,发起公益行动让产品成为年轻群体的“情绪伙伴”;顺应“低卡”趋势研发无蔗糖制剂、去糖衣片剂,精准对接健康需求。在数字化领域,昆中药联合中国美院、腾讯打造“白泽”品牌符号,开发“AI健康服务”系统,通过在线问诊、科普等方式打破时空限制,让中医药贴近现代生活。
未来,昆中药将从多维度发力,联合省内企业形成“云药”集群效应,共同讲好“云药故事”;依托国家级非遗资源,通过“非遗开放日”、数字纪录片等形式传播非遗,推动公众从文化认同转化为品牌信任;加快建设4个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挖掘整理云南特色制药技艺;围绕“治、补、养”需求推出系列产品,依托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保障品质,让精品国药真正“走入生活”。
从明代“朱氏双美号”到现代化药企,昆中药以640余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非遗国药新篇。此次入选第二批云南消费名品方阵名录,为昆中药引领云南中医药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启“引领云药、走向世界”新征程。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浪潮中,昆中药正以“历史经典”之姿,探索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昆明日报 记者郭曼)
四只猫咖啡 引领速溶咖啡潮流
从早期的旅游特产伴手礼,成长为年营收达5.6亿元的全渠道品牌,四只猫咖啡近年来通过升级烘焙工艺、研发萃取技术,将咖啡精深加工率提升至新高度,借助品牌建设实现破局,在速溶咖啡细分市场开辟新航道的同时,助推云南咖啡以品牌化、品质化的姿态迈向更广阔市场。
“在咖啡行业,产品的门槛正在降低,品牌价值的构建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句话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深耕云南咖啡行业15年的四只猫咖啡创始人陈莎坦言,云南咖啡虽品质优异,但因早年缺乏品牌赋能,价格一度仅为进口咖啡的50%。在洞察到云南咖啡“有品质无品牌”的痛点后,团队参考全球顶级咖啡产区的共同特征,提炼出“高山咖啡”的核心概念,即海拔越高,咖啡品质越优。四只猫咖啡构建的独特价值主张不仅精准捕捉到市场差异点,更彻底打开了品牌增长空间。
在强化品牌塑造的同时,四只猫咖啡以优质云南咖啡原料为核心,持续夯实产品力。一方面,通过海量用户的真实需求反馈,从口味体验、购买疑虑、功能需求、场景需求等维度全面了解消费者偏好和市场趋势,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凭借12项国家生产专利和3秒超即溶技术使产品品类已拓展至63款。另一方面,四只猫咖啡坚守总成本领先战略,依托规模化采购、精细化生产与高效供应链管理,持续优化运营成本,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实现价格优势,以均价0.6元/条的产品创下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的业绩。如今,四只猫咖啡已成长为国内速溶咖啡领域的头部企业。
创新不只体现在产品上,更延伸到消费场景的构建。四只猫咖啡通过深化原产地叙事,与思茅区人民政府连续3年合作举办“普洱高山咖啡采摘节”,让云南咖啡从单纯的饮品,转变为连接土地情感和传递“云咖”价值的生活方式,让咖农成为品牌代言人,全方位展示从“一颗豆”到“一杯咖啡”的全产业链条,强化消费者对云南咖啡的价值认知和情感联结。
云南肆只猫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入选云南消费名品,是对四只猫咖啡品牌力和产品力的充分肯定。未来,公司将围绕产品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文化赋能力4个方面,通过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完成从固态到液态、从原料到成品的咖啡全链条覆盖,推出即饮咖啡、精品咖啡豆及冻干咖啡等多形态产品;2026年启动“果蔬风味咖啡”与“功能性黑咖啡”系列全渠道推广,抢占健康咖啡细分市场先机。实施“立体化营销”,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好感度,推动云南咖啡产业价值提升。(昆明日报 记者冉光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