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2016改革动态第3期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6-02-01 15:06

  五、上海、重庆群团改革试点启动。近日,经中央第十八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重庆市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印发了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群团改革试点工作。上海推出"1+3+X"群团改革方案,即全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工青妇三家各自的改革实施方案和推进改革的相关配套文件,体现三大亮点。一是明显提高基层一线人员比例。规定市工青妇机关内设机构精简幅度不低于25%,着力打造"小机关、强基层、全覆盖"的群团组织体系。群团组织所属各类干校剥离学历教育功能,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职责。明显提高市级群团组织常委会、全委会(执委会)、代表大会基层一线人员比例,基层一线人员在工会、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中应占80%以上,在全委会(执委会)委员中应占40%以上,在常委会委员中应占15%以上;在共青团代表大会代表中应占80%以上,在全委会委员中应占50%以上,在常委会委员中应占30%以上。青联、工商联等合理确定领导干部、企业家、知名人士等的比例。要根据群团自身性质和特点,着力调整完善组织设置,形成条块结合、纵横交织的组织体系。比如,工会组织把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非正规就业者、分散就业人员等各类职工群体组织进来;共青团和青年组织在"两新"组织等重点领域,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大型居住区等重点空间,在互联网等重点行业加大组织建设力度;市妇联进一步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四级妇女组织建设等。二是专职干部招录探索实行遴选制。群团领导班子结构实行专挂兼相结合,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级选拔群团干部。选优配强市、区县两级工青妇等群团领导班子,其中专职成员不超过50%,挂职、兼职干部各占一定比例。群团机关工作人员结构按"2+1"方式建立,"2"指群团专职干部和选派的挂职干部,"1"指群团机关工作志愿者。市总工会机关精简编制40%,团市委、市妇联机关精简编制30%。工青妇机关精简的编制,按"减上补下"原则下拨到基层,补缺口、强一线。精减编制后,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不少于精简的编制数,配备挂职干部和机关工作志愿者力量,既可以是体制内的,也可以是热心群团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群团机关专职干部招录方式改革探索实行遴选制,市、区县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专职干部可从基层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中遴选。三是打造网上群团响应群众需求。要立足基本定位,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承担政府转移的有关社会治理服务职能,特别在劳动就业、教育培训、帮困救助、矛盾化解、群众创新、家庭服务等领域发挥群团组织优势特长。要打造网上群团,推动有形的组织覆盖和无形的工作覆盖相结合。要加强群团组织协调运作,在群团基础薄弱的各类园区、重大项目工地,探索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协同建立基层服务站,面向区域内群众特别是"两新"组织群众开展教育培训、维权服务、咨询援助、全天候接待等工作。工会、共青团还可探索通过基层服务站吸收职工、青年直接入会入团,并在条件具备后依法推进企业工会组建,促进基层团组织发展。重庆市方案强调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把力量配置到服务群众的第一线。针对基层"缺人"问题,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把市级群团机关"减上补下"及区县调剂出的编制全部用于充实基层群团队伍,采取专职、兼职、挂职、购买社工服务等方式充实基层群团工作力量。针对基层"缺场所"问题,按照资源统筹、功能整合要求,统筹使用基层党、群组织活动场所、公共(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阵地,统筹使用工会、共青团、妇联活动中心,实现基层党政群资源的集合共享。针对基层"缺经费"问题,提出建立群团工作经费合理增长机制,健全群团工作经费监督机制,支持群团组织依法依规筹措发展资金。二是开展网上群团工作。要大力拓宽群团组织网上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推动群团组织网站与党建网、政务网,以及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深度融合,网上服务与"重庆市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线上交流与线下服务有效互动。依托群团组织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把群团服务功能和服务项目加载到网上平台,向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技能培训、就业信息等紧贴群众需要的服务,让群众在网上能实时得到群团组织的服务。三是扩大群团组织有效覆盖。探索以主体服务对象确定牵头群团组织,协同建立集约化、开放式、共享性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群团服务站。四是创新群团工作机制。建立"群众提出-群团组织主导-社会力量承办-群众参与"的活动开展机制,特别是建立群团工作效果评价制度,做实一批群团工作服务品牌,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注重引导群团组织承担一些适合其承担的社会治理服务职能。这次改革,上海全市范围内不再搞试点,市级工青妇组织和16个区县齐步走。重庆市先在工会、共青团、妇联市级机关和万州区、江北区、渝北区、铜梁区、开县、秀山县等6个区县先行试点半年。在此基础上,在全市全面推开改革试点工作。

  六、天津启动金融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一是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逐步扩大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规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可调回区内使用。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境外母公司或子公司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根据需要在境内外使用,为人民币"走出去"创造条件。逐步放宽对外投资的外汇管制。支持自贸试验区内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境外投资。鼓励外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发起管理人民币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允许保险机构开展境外投资试点。二是推动自贸试验区内证券期货机构开展跨境经纪、跨境资产管理等业务。拓展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品种和仓单质押融资功能。支持境外企业通过自贸试验区参与特定品种期货交易。支持自贸试验区内合格投资者双向投资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到2018年末,实现天津市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累计超过1.7万亿元。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国际化程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三是发展新型金融业态。2016年底完成支持股权众筹平台与股权交易市场的对接,并加快研究出台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成立互联网金融协会;支持租赁公司利用自贸试验区政策加快发展,创新与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合作模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设立互联网保险公司;支持设立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和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基金。四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充分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天津市更多企业上市和挂牌。规范发展股权投资机构,推广新型融资工具,逐步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到2018年末,天津市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300家,市属竞争类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力争达到40%。五是加快企业上市和挂牌融资。落实全市支持企业上市和挂牌的各项政策,推动各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完善企业上市资源培育储备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充实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快上市和挂牌。支持国有企业突出主营业务,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整体上市。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和挂牌,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已上市和挂牌企业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公司债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六是规范发展股权投资机构。发展产业引导基金和并购基金,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发展,助推企业股改上市。进一步完善股权投资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基金管理与服务水平,强化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七是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服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运营。

中共昆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月19日印发 


1 2 3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