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2016改革动态第2期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6-02-01 14:57

 

  五、内江市探索建立农村改革"内江办法"。近年来,四川省内江市探索建立农村资源资本化、流转市场化、使用有偿化的新途径、新模式,形成了"三自一引""五步工作法""三化"模式和农业BOT机制等"内江办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建立"三自一引"办法。"三自"是指在农村改革中,凡村、组重大事项,均由农民自愿、自主、自治的方式讨论决定。"一引"是指党委政府加强引导,主要是保证改革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操作上,每个村成立一个议事会和一个监事会,两会成员均由村民选举产生,议事会负责决策,监事会进行监督。两会在村"两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支书和村主任不直接参与两会,只起到引导和组织作用。二是推行"五步工作法"。在农村产权确权颁证中,内江市采取组织动员、调查测绘、方案议决、结果公示、确权颁证"五步工作法",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制度规范,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各类确权登记办法,确定"尊重历史、依法稳妥、民权民定、四个一致、应确尽确"的原则,建立了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测实测准,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摸清二轮土地承包以来的人口、土地现状的基础上,统一采用"航拍+调绘+实测"的测绘方式,招标确定测绘单位,聘请测绘监理开展测绘工作,确保土地房屋四至界限清晰、面积准确。公开公认,对测绘结果、确权方案、议决事项等,都采取公示的办法,把公开透明贯穿始终,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过程和结果公平公正。这是一套程序化的工作方法,每个步骤清楚,所有产改的乡镇和基层干部只要严格按照这个方法执行,就能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三是搭建产权交易平台。内江市搭建起社会资本进农村、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的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四级流转服务体系,市里组建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资中、隆昌、威远3县组建了分中心,设立乡镇流转服务站111个,发展村级流转信息员1680名,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流转服务体系。完善流转交易制度,制定了交易规则、交易流程,将农村土地、房屋、农业类知识产权、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增减挂钩项目指标等9类产权纳入了交易范围,并实行前两年免收交易服务费的优惠措施和流转费预付及保证金制度,推进农村产权公开、公正、规范流转。截至目前,全市通过交易中心公开流转土地25400亩,流转金额17522万元。完善交易监督管理体系,市、县成立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农村产权交易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四是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推广农业BOT模式,借鉴基础设施"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探索出的一种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业主流转土地、有限年限经营、政府部分补助、无偿移交专合组织并签订收购订单。目前,该模式已在内江全市推开,形成无花果(1.5万亩)、中药材(1.4万亩)、血橙(2.5万亩)、核桃(2.1万亩)等大型产业基地。推进"三化"模式,在市中区尚腾新村、隆昌县三台村等地探索形成了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三化"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发展股份合作,让农民获得土地分红、集体收益和务工收入,农民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依托四川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广服务体系及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催化,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探索"小农场、大产业"模式,以农民住房为中心,通过互换、出租等方式对承包土地进行整理,培育"小农场"279个,规模为30-50亩,集中成片发展蔬菜、水果等"大产业"。四是同步推进配套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实施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1+4工作方案,允许农村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产改乡镇"大龄"农民(女45-49周岁、男55-59周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行补贴政策。目前,非城镇户籍个体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10552人,占非城镇户籍人口的比例约为0.35%。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放宽了城镇的落户限制,鼓励农民带着产权进城落户,努力实现权益均衡。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出台了《内江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及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方案等四个指导性文件,市、县(区)财政共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市、县(区)两级财政出资成立风险基金,政府承担80%风险,金融机构承担20%,充分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三权"抵押业务。截止目前,全市已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保证贷款7笔,金额1010万元。

中共昆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1 2 3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