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2016年改革动态第1期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6-02-01 14:46

改革动态

第1期(总第76期)

中共昆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月13日

  一、我市四措施整治"为官不为"

  二、五华区建立"345"司法公开工作机制

  三、官渡区推行日常工作实绩公示制度

  四、西山区探索建立"八和"矛盾纠纷调处模式

  五、东川区在全省率先建立领导干部绿色审计制度

  一、我市四措施整治"为官不为"。一是强化监管制度建设,实现整治制度化。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把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与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对工作落实不力、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不好的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通报,并约谈班子主要领导和其他有关领导;出台年度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科学评价干部、选拔任用干部以及干部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实现整治长效化。下发《关于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中深入治理"为官不为"问题的通知》,把"为官不为"列入专题学习研讨、专题教育党课、民主生活会、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教育内容;谈心谈话中坚持对干部群众信访举报集中、服务对象投诉集中、社会舆论反应强烈、考核评议结果排名靠后、巡视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五必谈";开展自查自纠,突出整治庸懒散浮拖等懒政怠政庸政误政行为。2015年,组织对全市116家单位的专题教育进行了评价,对评价为好、较好、一般、差的4个档次单位对应下发了《意见反馈》、《意见建议》、《提醒函》和《整改通知书》。三是开展思想政治巡察,实现整治常态化。全面开展对市直部门,县区、开发(度假)园区,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巡察工作。通过与干部交心谈心、个别谈话等方式,广泛听取"领导班子整体结构、工作运行情况,领导干部精神面貌、工作状态、履职情况,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将巡察结果与全委会提名推荐干部、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干部、公务员年度考核等结果,作为选拔、任用、调整、交流干部的重要依据。四是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实现整治科学化。积极探索差异化考核,突出业绩考核,扩大参与范围,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合理分配考核权重,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采取网络测评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改变以往集中在固定空间、固定时间测评,测评人员碍于情面,相互打"人情分"的现象,进一步提升考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去年初全市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中,有7名县区、省级开发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被评定为基本称职、不称职、不确定考核等次,市属部委办局县处级领导干部中,有3人被评定为基本称职。(市委组织部)

  二、五华区建立"345"司法公开工作机制。一是全面推进"三个公开"。推进审判公开,立案环节公开立案条件、流程、诉讼费标准及案件信息等18项内容;选取有典型性的案件开展"阳光司法",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并邀请多家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报道;裁判文书除不予上网公布的外一律在网站公开。推进执行公开,公开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执行风险、范围、程序以及已结或未结案件的执行进度、举措等20余项信息。推进审务公开,全面公开法院工作流程、管理制度、部门职能、重要研究成果、非涉密司法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等信息。二是重点打造"四大平台"。打造诉讼服务平台,规范导诉、接待、立案等功能分区,严格窗口人员工作纪律,增添案件终端查询屏,方便当事人应诉。打造官微平台,法院官方微博、微信正式开通,拥有粉丝近2000余人。打造网站平台,依托中国法院网,强化在线诉讼服务功能的五华法院外网,满足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打造短信平台,依托企信通服务平台,通过群发短信向代表、委员快捷传递法院工作。三是积极完善"五项制度"。完善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由审管办专门管理,严把上网文书数量、质量、流程以及信息安全关。完善网络直播庭审制度,明确庭审直播案件的类型、范围以及其他技术规范,去年网络直播3件典型案件。完善人民陪审制度,全力完成"倍增计划",加强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专业优势和作为"调解员"、"宣传员"、 监督员"的独特作用。完善考核评价制度,量化司法公开各项工作的考核权重,实行按月通报、按季度兑现奖惩。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制度,强化对网站、查询终端等设施的维护,配齐促进司法公开的设备,畅通与电信等部门的联系,为司法公开创造条件。(五华区委改革办)

1 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