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当好“排头兵” 全力建设富强幸福新官渡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6-01-29 09:19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开展入滇河道综合治理、湖滨生态湿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7.33亿元,盘龙江等6条河道污染得到整治,海东、王官湿地生态效益初步显现。全区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率为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5%以上。建成区新增乔木96.39万株,新增绿地966.45公顷,新建小游园32个,绿化总面积达3346公顷,绿地率达41.22%,绿化覆盖率达45.33%,人均公共绿地达13.6平方米。

  社会民生扎实推进。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20646元、8921元增加到2015年的34759元、15705元,年均分别增长12.4%、14.2%。城镇新增就业13.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下。“五大险种”参保人数达102.04万人。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新建学校14所,面积29.49万平方米,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对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设备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名中医、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进社区”活动,城市居民“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全面落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8个街道公共图书室全部建成。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0530套,有效解决2453户中低收入群众及4604户棚户区居民住房问题。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1个,总量居全省首位。全面完成行政村、自然村农村公路100%硬化,新建、改扩建道路57条、里程143.09公里,共计投资5.2亿元。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领域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累计新增市场主体87216户,年均增长13.94%。小升初、异地中考等改革顺利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人口与计生综合体制改革稳步实施。五年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621.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92亿美元,引进外资企业41家。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61.49亿美元。

  社会治理取得进步。网格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群防群治力量不断壮大,现已组建4万余人的春城志愿者队伍。“六五”普法目标得到落实,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成果。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等工作总体平稳。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解决“四风”问题,“三公”经费持续逐年下降。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10件、保留35件、废止22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面商率、办结率均达100%。

  展望“十三五”

  确保取得良好开局

  “十三五”时期,官渡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把官渡发展放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格局中来谋划,主动担当引领发展的历史责任,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功能完善、品质高端的现代城区,确保科学发展水平居全省、全市前列,实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品质明显提高、民生福祉普遍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富强幸福新官渡,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而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官渡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2016年,官渡区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经济平稳增长。落实项目投资,年度计划实施161项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投资192.25亿元;健全区级重点项目库,建立完善项目推进全程服务机制;抓好征地拆迁、土地收储供应工作,确保年内完成土地收储2600亩、供应1300亩,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提供要素保障。促进消费拉动,通过增加有效供给、落实扩大消费和群众增收政策,促进消费便利化等措施,进一步释放和扩大消费需求、激活消费意愿,增强消费拉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以上。推进创新创业载体规划建设,打造更多创新创业载体,打造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二)夯实发展基础,推动产业提质升级。紧扣巫家坝城市副中心、文化生态新城等重点片区开发进度,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创新招商模式,强化招商机制,加强部门联动,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确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计划发展市场主体1万户。继续抓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全年计划扶持微型企业1130户,发放创业扶持款3390万元。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加快推进会展及配套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国际化的“万象商业中心+商业街”,形成昆明商业新引擎。

  (三)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发展承载能力。按照“一核两区一廊”发展布局思路,统筹各片区的产业布局、配套设施,促进片区功能互补。推进以“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开展轨道交通建设,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地下管廊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突出抓好“三合一”、“多合一”场所专项整治,加大临违建筑整治。巩固“创卫”成果,扎实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做好第四届“南博会”保障服务工作。深入实施滇池治理“六大工程”,进一步加大城市和沿河村庄污水收集处理力度。启动矣六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推进空中航线视廊、面山绿化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力争年内新增城市绿化面积70公顷,种植乔木1.5万株。创建绿色学校4所、绿色社区3个。

  (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品质,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完成公务用车、国有企业重组等改革任务,实施“村改居”社区改革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商事制度、社会化办医、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改革路径、积累经验。深化教育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与滇中新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的协作,为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开拓市场创造条件。打造特色楼宇和都市产业园,逐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比重。

  (五)注重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建设。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完成26000平方米校舍修缮改造任务。大力发展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力争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品牌特色发展,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建成1所特殊教育学校并投入使用。构建“健康官渡”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围绕落实全面二孩政策,进一步强化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工作。拓展政府购买文体服务的层次和领域,促进文化体育惠民工作。新建10条健身路径、2个文体活动广场,设立“居民体质监测中心”。抓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新增养老床位330张。建成回迁安置房43.2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保障性住房分配3800套。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完成40%已建档立卡困难群体的帮扶解困目标。切实抓好雪山乡的对口扶贫工作,计划实施19个项目,投入资金2684万元。推进与宣威市的对口帮扶,计划投入资金300万元。探索“三社联动”机制,开展“村改居”社区改革发展行动,持续巩固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推进“四级联动”工作,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深化平安官渡建设,持续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六)强化自身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价和纠错机制。加强执法案件监督,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着力抓好从严治党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和监督、落实,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等腐败案件。持续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促进政风行风转变。抓好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和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建设,着力改进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公共服务。记者邓磊 通讯员单松松报道


1 2 3 4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