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官渡区政协常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推动政协工作向前发展。同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彰显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着眼“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积极建言献策,着眼全区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助推经济建设,着眼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按照“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协商,使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同时营造团结力量、广谋良策、凝聚共识的良好氛围,使协商民主成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新的一年,官渡区政协常委会将坚持履职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到履行职能的全过程。通过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大力实践政协履职为民的要求,配合党委、政府大力推进扶贫攻坚,为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努力。
新的一年,官渡区政协常委会将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切实提升新形势下政协领导班子和常委会集体领导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助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抢抓发展机遇 凝心聚力奔小康
回顾2015
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经济发展平稳向好。2015年官渡区济实现平稳向好态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39亿元(不含大板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82亿元(不含经开区、大板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含经开区、不含大板桥)。
城市建设管理加强。建成飞虎大道南段、会展东路等16条道路,启动实施28条道路建设,对14条道路实施综合整治。完成征地5192亩,拆除建(构)筑物162万平方米,为第三届“南博会”顺利召开和综合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完成拆除临违建筑79万平方米,道路检修20万平方米,整治农贸市场60个,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实施了虾坝河等5条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马料河等3条河道水质获国家考核达标。完成种植乔木80万株,年度新增造林74公顷,新增城市绿地124.93公顷。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8%。
社会民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10项惠民实事,全年民生支出占地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6.3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5%。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6.69个百分点;新建学校10所;完成36个学校修缮改造项目,修缮校舍面积26000平方米;新认定5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妥善保障7.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就学。启动“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在全市首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群众免费使用部分健身场馆。建成1个“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点,2个农村文体活动广场,10条全民健身路径。城镇新增就业235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6%。新建棚户区保障性住房3100套,建成回迁安置房8837套。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个、新增养老床位330张。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出台改革方案15个。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整合部门5个。政府性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全面向社会公开。第三届“南博会”上,组织8户企业参展,签订合作协议4个、协议投资总额142亿元。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51.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65亿美元。
依法行政有力加强。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件、政协委员提案81件,面商率、办结率均达100%。举行重大决策听证12项,发布重要事项公示479项、重点工作通报552项。坚持开展严打整治,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消防、交通和生产安全等工作得到加强。
总结“十二五”
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的五年,官渡区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激烈竞争中争先进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为“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69.6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03.88亿元,年均增长11.9%,总量在全市占比均达20%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93.33亿元。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
发展基础更加夯实。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场馆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一区“两馆”的会展新格局,区域性商贸流通聚集中心初步形成。随着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并投入运营,楼宇面积达533万平方米,税收亿元楼宇4栋、税收千万元楼宇9栋,辖区总部企业从9户增加到19户。以官渡古镇为代表的景区、景点游客持续增加,全区累计接待游客8424万人次,年均增长14.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99亿元,年均增长16.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7∶38.2∶60.1调整为1.0∶36.1∶62.9。
城市品质优化提升。巫家坝城市副中心、文化生态新城和三个半岛商务会展度假区等重点片区建设有序推进。云溪、关坡等3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投入资金33.75亿元,昌宏路、飞虎大道、会展东路等43条道路建成通车。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