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幸福和谐新五华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6-01-29 09:14

53531454000465359

昆明市五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对于昆明的主城核心区五华来说,过去五年所意味着的,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是面对传统优势逐步丧失、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培育的严峻形势,是面对周边地区你追我赶、激烈竞争的发展态势。然而,过去五年也是五华区委、区政府着力谋发展、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及引发关联矛盾影响的五年。五华区以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和担当,保证了“十二五”的顺利收官,在保持全区经济社会总体和谐稳定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年以来,五华区始终围绕“强三、优二、精一”战略,促进经济总量做大、质量做优。地区生产总值从540.22亿元增加到928.6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5.42亿元增加到33.91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4.8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827元和14824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全区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7%和全市的23.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2:54.2:45.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时期

  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五华区聚焦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作为传统的商业贸易区,五华区始终坚持现代服务业的提质增效,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持续壮大,打造商务楼宇186幢,培育税收亿元楼宇9幢、千万元楼宇45幢,培育引入总部企业42家。服务红云红河集团增计划调结构,昆明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竣工投产,昆药集团高技术针剂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支持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83亿元,占全市的38.7%。都市型现代农业初具规模,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初见成效。

  注重规划建设管理,城乡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五年来,五华区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全区“三规合一”工作及西翥片区分期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全面梳理了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城乡建设和城市化拓展奠定了规划基础。王家桥片区成为三环范围内率先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度的连片区域。完成翠湖、大德寺片区等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主导了《五华区全域城镇化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迁村并点规划》、《五华科技产业园迁村并点异地安置项目规划》等一批民生项目规划。编制完成了《五华区2015-2030年校园布点布局规划》、《昆明市五华区生态区建设规划续编(2015-2020年)》等一批专项规划。重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功能更新,31个城中村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共计安置6641户。翠湖片区、文明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升工作,不断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村村通公路、道路硬化,提速美丽幸福乡村建设。通过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龙泉路、正义路等22条主要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及环境综合整治。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五年来,五华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持续实施水环境整治,盘龙江水质提升到Ш类,大观河水质恢复到Ⅳ类。持续推进生态修复,通过修复植被和改造低效林,全区绿地率达42%,绿化覆盖率达46%,森林覆盖率达56.29%,人均公共绿地12.5平方米。持续加大环保力度,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0%以上。

  坚持开放鼓励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五年来,五华区累计引入外资6.4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11.06亿元,33家世界500强和28家中国500强企业在五华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量达15455件,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科技进步水平排行榜首位,成功申报为云南省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区。随着服务企业机制和投资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全区私营企业达24351户,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预计为41%,非公经济活跃。

  突出抓好民生保障,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五年来,五华区累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8.9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9%以内。全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提升教育均衡化水平,五华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基础教育“增量扩优”工程,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全面完成文化馆、站、室三级文化网络建设,昆明海鸥文化节等主题文化活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全面深化改革,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五年来,五华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出台多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改革措施,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政府作风持续改进,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整治“四风”突出问题,“三公”经费年均下降4.15%。

  过去的五年,五华区在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和“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县”、“云南省第九届双拥模范城”、“全省工业经济十强县”、云南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省级荣誉。

1 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