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中国经济将呈L型 汽车业未达峰值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6-01-21 09:33

  中国汽车市场在历经多年高速增长之后,2015年进入了低增长的“新常态”,2016年汽车市场将何去何从是很多企业都关心的热点话题。由新浪汽车、寰球汽车及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共同举办的“典赞-2016中国汽车市场论坛暨新浪年度车颁奖盛典”2016年1月20日在北京嘉里中心举办,广邀主流车企高管精英、顶级学者专家,激辩行业前沿热门话题。以下为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的讲话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2015年的汽车工业表现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有人可能不满意,因为汽车工业曾经有过40%的增长,和那个比较起来,去年的增长能够有个正的增长,我们感觉到就不错了,为什么呢?因为时过境迁,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新常态,处在经济的转型期,所以我想谈谈经济转型问题,应该说中国经济从2008年遇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我们实行了四万亿的计划以后,到目前为止超过5年的时间,整个是个下行的态势,对这样一个变化到底怎么看,国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就是周期性的变动,有人说主要受外部的冲击,我们的观点其实是非常的明确,就是一个增长阶段的转换。理由首先我们看到从国际上曾经有一些经济体,包括像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他们经过二三十年增长以后,进入了增长阶段的转速期,我们5年前就提出了,5年前相信的不多。实际上我想强调中国正在经历变化实际是很正常的,是符合规律的,最近我们讲怎样适应新常态,最重要的一点你一定要意识到进入新常态是符合规律的,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可以对抗哪些事情,但是你千万不要和规律作对,和规律作对,最后吃亏的一定是自己,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压力下行很大,中国经济底部到底在什么地方,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我以为中国经济触底将会有两个底部。

  第一个底部从需求的角度来讲,高投资触底,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的动力共是高投资,而投资过去主要是三块,基础设施占比20%到25%,房地产占25%左右,制造业投资占30%以上,这三项合计可以就是中国投资大概80%左右,制造业投资直接依赖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所以我是有这么一个说法,中国经济高投资要触底,取决于三只靴子要落地,第一只靴子,中国的出口已经触底了,去年负增长,基础设施在比重最高的时候2000年左右,现在已经开始回落了,关键是房地产,从2014年开始回落,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这是不是一个短期周期性的不动,但是我们的看法非常明确,就是历史的拐点,原因是构成房地产投资70%城镇、居民历史住宅升级需求,是1200万到1300万住房,户均1.1套住房,这个峰值去年2011年就已经达到了,达到了房地产就是下行的态势,去年2015年的数据已经公布了,像2014年的时候,房地产投资已经由过去百分之二三十落到了11%,2015年现价已经降到了1%,从9月份开始,投资已经出现了负的增长,我们的判断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什么时候由负的增长,当月同比,能够转正,能够由负转正以后,房地产投资这个底基本就触到了,整个高投资从需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需求底基本上也就触到了。我们大体上估计会在2016年,就是今年年中或者稍后的一点时间,这个底应该能看到的。

  第二个底是个效益底,实际上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供给和需求相适应的程度而产生一个效益底。刚才我讲的是需求的下降,当需求下降以后,供给侧主要是一些重化工业,这些领域在收缩,但是收缩的速度相对比较慢,于是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像目前钢铁、煤炭这些行业基本上产能过剩在30%以上,比如像钢铁,今天早上我看公布去年的产量,粗钢的产量8亿吨,但是产能最少在12亿吨。所以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了两个结果,一个就是PPI,工业品的出品价格已经4个月负的增长,最近达到负的5.9%,就是所谓通缩的问题,很多人说中国经济通缩了,由宽松的货币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货币政策降准降息持续的进行,但是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没有缓解。第二个结果就是出现了工业企业盈利的增速,从去年8月份开始到目前为止超过一年的时间,是负的增长,这个情况诸位请大家关注,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是要命的,这样这种情况长了以后,不仅是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进一步变差,亏损企业,亏损额都会持续的上升,更重要的财政金融风险可能会加剧,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定要减产能,比如说有30%过剩的产能,你最少把20%、25%都减下来,减下来以后,供求才能够再次平衡,然后企业才能够开始盈利,好的企业能够盈利,最好的企业现在开始亏损了,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所以减产能或者蓄产能必须有实质性的大动作。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讲中国经济之前的两个底,一个是需求的底,这个底很大程度上是在2016年的年中或者稍后一点的时间会出现,但是效益的点,大家可以看两个指标,PPI会出现正的增长,再一个工业企业的盈利水平恢复正的增长,并且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就是效益底。这个效益底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呢?我们感觉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什么呢?这取决于我们去产能的力度和进度,所以这里面将来可能会出现一点情况,比如说需求的底,在今年下半年某个时点出现了,但是效益的底迟迟不会出现,这个时候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比较低了,但是企业的亏损还在加剧,特别是财政金融风险进一步的增大,也不排除某些局部地区,局部领域出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呢这种状况,我称为低效益高风险的陷阱,所以今年中国经济是一个触底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我们要禁止跌入低效益、高风险的险情,我们现在要强调供给侧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防止跌入低效益高风险的险情,当然讲供给侧的改革,相对就是一个需求侧的资金政策,作用是有限的,过去很多年我们扩大内需,搞一些需求侧的需求政策,应该说是必要的,也收到一些成效。但是目前针对这种严重的产能过剩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需求侧的政策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说像钢铁等重要的工业产品已经出现历史工业的峰值,在这个领域你扩大内需,扩大需求,潜力是不大的。另外像结构性的通缩,严重的产能过剩,那些僵尸企业的退出,而且如果说你侧重于需求侧的需求政策,拖下去以后,进入转型的有利时机,所以我想跟大家强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搞供给侧的改革,这个时候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供给侧的改革应该是经济工作思路的一个大的调整和创新,最近大家讨论比较多,有人说对供给侧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说能不能减税,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来讲,减点税也是有必要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宏观经济。关键还是要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纠正要素资源的扭曲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简而言之就是供给侧要提高效率,这是核心。

1 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