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将独居的台湾奶奶送到机场。
寻回走失的父亲,群众为民警送锦旗。
“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已经进行了两个月,效果究竟如何?这不止是西山区全体政法干警关心的问题,也是与辖区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
一面锦旗,道出了群众对一心为民的人民好警察感激之情;一张台胞证,见证的是群众对社区民警的依赖和信任;一封感谢信,在民警之间树起了榜样,也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心系群众的公安干警形象;一本新的户口册“诞生”,印证了西山民警服务群众,高效为民的作风……
“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在西山区结出了累累硕果,西山公安民警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
一面锦旗
一个月前,一位姓黄的男子捧着一面锦旗来到碧鸡派出所。
在见到民警吕坜宏之后,他将写有“一心为人民 人民好警察”字样的锦旗双手奉上。平常性格爽朗的吕坜宏却红了脸,面对黄先生的一谢再谢,他很不好意地接过锦旗,说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一点“小事”。
吕坜宏口中谦称的“小事”,却是黄先生一家的大事。他说要不是吕警官,自己很有可能就要失去父亲了。
一个月前的中午,一名黄姓男子十分焦急地到碧鸡派出所报案,说当天早上父母亲9点出门,就在母亲上个厕所的工夫,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却不见了踪影。老人走丢,这无论在哪一个派出所,都属于很普遍的一类警情,在十多年的从警生涯中,吕坜宏已经碰过无数次。要是在过去两年,他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但看着男子焦急的神情,却让他有了更多的触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人不见了就是沉重的打击,老人走失的间隔时间还不算大,平常巡逻多走点心,应该能找得到。”
正值全市政法干警全员开展“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之时,刚刚学习到的内容,让吕坜宏又回想起了当年报考警校,工作时第一次穿上警服的那份“初心”。“从小就想当警察,填志愿唯一填的一所学校就是警校,小时候或许是出于英雄崇拜才选择这个职业,但工作后,却明白警察为群众做的都是实事、好事。要想在群众心中树立好形象,就得通过一件件实事来实现。”吕坜宏说。
在询问了老人的具体特征后,他和同事就加大了巡逻的力度。碧鸡派出所辖区有村庄、有山,也有正在拆迁的城中村,老人家不识路,耳背听不见,走失应该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要更加留心平常较为隐蔽的地方才行。已经到了夜里,老人一直没有下落,联系了110指挥中心,当天也没有接到过发现走失老人的报警。
11月的昆明已经入冬,虽然白天艳阳高照,但早晚温差非常大,老人年纪大,没吃没喝很容易出事,休息了短短几个小时,吕坜宏和又同事边巡逻边找人,每一片拆迁的工地都要进去看看。在一所空房子门口,他发现了一名瑟瑟发抖的老人,长裤已经不见了。根据老人说出的名字,他发现这是在梁家河走丢的另一名老人,家人刚刚报了警,把老人送回派出所安顿好之后,他又继续找。
老人已经出走第二天了,他扩大了搜寻的半径。碧鸡关隧道两侧有山,他放慢了行车的速度。就在隧道旁的隔离带,他发现了一名正在翻越护栏的老人。上前反复询问,老人讲不清名字和住址,嘴里只冒出了一个会泽的地名,说自己要去那里。“黄先生家是会泽的,很有可能就是他走丢的父亲。”已经陷入绝望的黄先生接到吕坜宏的电话,喜出望外。在父亲回家后的第二天,他带着一家人的心意,把锦旗送到了派出所。
“如果心里没装着这回事,就可能错过了找到老人家的机会。工作时间长了,很多小事觉得不那么在意,这次严转树活动开展后,再次提醒了自己,无论如何不应该懈怠,要加强责任心,把群众的小事当做大事来办,警察的形象在无形中树立起来了。”吕坜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