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关键在党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5-12-02 10:31

  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杨英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近40年的改革历程,伴随着世界大转折,体现为经济大转轨和社会大转型。过去的37年,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变迁过程中一步步成功地走过来的。伴随这一辉煌而沉重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必需的稳定坚实的制度性框架亦日渐明晰,新的发展理念日益成熟。

  这样的成功,也有相当的代价,并以各种矛盾横亘于我们前进的道路之上。中国旧有经济增长方式所积累的四大问题愈益凸显:生态问题、实体问题、金融问题和社会问题。这四大问题,归根到底归因于经济大转轨和社会大转型的不匹配、不和谐、不协同;归根到底归因于我们过度依赖于经济增速,忽视或延宕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亦亟需更为有效的抓手和强有力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举重若轻,抓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不放手,以整顿党的作风为抓手,把抓作风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着力点,以人民反映最为强烈的吏治腐败问题为切入点强化依规依纪全面从严治党,由此而开始了一场崭新的深刻的变革进程。

  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关键是要看清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节点。这一历史关节点具有鲜明的不同于以往发展阶段的新特征。

  一是全球化挑战的复杂性。我国发展日益融入且须臾不可脱离全球化进程,全球化所带来的红利流向正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急速变化而出现地域性、趋势性调整,这种调整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而深远的挑战,倒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经济新常态亦随之到来。

  二是经济增速下行的长期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经济增速随着经济体量的巨额累积而出现下降趋势,此趋势将是长期的,这对于仍有数千万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对于未来五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

  三是党的建设面临形势的严峻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自身建设能否可持续强有力地推进,决定着我国重要领域的改革能否继续深化,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能否攻克,利益固化的藩篱能否突破,社会生产力能否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社会创造力能否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凝聚。如何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党的自身建设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前进,考验着执政党的能力和胸怀。

  值此关键之历史节点,“四个全面”战略应运而生,全面深化改革主基调已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如车之双毂鸟之两翼推动中国社会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前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基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明确提出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适时推出了指导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重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原则和理念既是既往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视角之新要求。

  新的原则和理念指导新的实践,新的实践实现新的目标。未来五年,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基础的极为关键的五年;未来五年,是一场深刻变革不断丰富不断展现的五年,更是这场深刻变革不断优化不断演进的新的起点。

  (据学习时报,作者为中央党校副教授)

  绿色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

  胡鞍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成为指导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其中,绿色发展是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的庄严承诺。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朝夕而成,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明晰的思想逻辑。其中,可持续发展概念由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提出,而后变成全球共识,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那么,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承继关系,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着哪些超越之处?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1995年在制定国家“九五”计划时,党中央从基本国情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出发,首次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将环境保护明确为基本国策。自此之后,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历次五年计划或规划的核心词。2005年,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首次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2010年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目标。此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标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绿色发展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途径,源于可持续发展,又超越了可持续发展。如果说黑色发展是当代人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不断扩大“生态赤字”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那么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底线,是“不吃祖宗饭,不断子孙路”。绿色发展则是发展的不断积累,当代人发展为后代人的发展不断积累生态财富,增加生态盈余。正是根据绿色发展理念,党中央鲜明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一目标,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更要改善生态环境,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和谐、更加长久,实现从“天人共存”到“天人互益”的重大转变。

  绿色发展更加强调价值性。可持续发展理念自提出以来,虽得到广泛共识,但实践时遭遇困难重重。绿色发展理念则抓住了牛鼻子——生态系统的价值,将其居于发展转变的核心位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极高的价值,而此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生态系统的价值没有能够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得以有效反映。绿色发展对生态系统价值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将极大地推动发展观念和发展实践的转变。

  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全面性。可持续发展着重强调代际公平和自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绿色发展则将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三者全面统一协调地有机结合,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绿色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环保主义”,而是要将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是要从人类社会各个系统、各个方面推动一场绿色化的全面革新。

  绿色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指导纲领,昭示着中国在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上的独特性,能够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于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构建起中国独特的生态文明之路。

  (据北京日报,作者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1 2 3 4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