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昆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出炉 启动分级诊疗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5-11-04 15:06

  取消药品加成,启动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实行公立医院院长聘任制,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建立电子病历信息管理体系……3日,昆明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昆明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A分级医疗

  特需病床不超10% 按照方案规定,对昆明地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进行调整,逐步实现医院全行业管理。严格控制现有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超标准装修,原则上政府不再新办常规医疗服务机构。公立医院特需病床设置不超过医院床位的10%。

  鼓励二级医院转型城市一级医院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开展执业医师服务社区工作。

  扶持市儿童医院等方案中提到,要重点办好市延安医院、市中医医院、省精神病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扶持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口腔医院。县区重点办好1到2所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卫生院。根据县域医疗卫生规划,将其他公立医院改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

  全市启动分级诊疗在全市启动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将医疗机构分为首诊医疗机构和转诊医疗机构,首诊和转诊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双向转诊。2015年底,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充分发挥医保支付的经济杠杆作用,明确促进分级诊疗的差别化医保支付政策。深化医疗联合体分工协作模式,以市二院为龙头,探索建立昆明地区含各级民营、公立医疗机构在内的老年康复医疗联合体协作模式。

  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在合理把控公立医院数量、布局和结构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扩大卫生资源总量。按“非禁即入”原则,拓展发展空间、放开市场准入、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改革医保付费方式、实行优惠财政政策、探索医养融合模式、加强服务协调和信息联动、促进人才交流和对口帮扶、加大科技人才扶持、依法加强行业监管,到2020年非公医疗机构床位和服务量达到全市总量30%。

  B现代管理

  组建医院管委会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管办分开,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办医体制。组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履行政府办医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工作。明确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卫生计生机构,承担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

  实施院长聘任制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院长聘任制,院长按照维护公益性的要求行使职权。加强股份制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监管,向3家改制医院派驻董事和监事。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实行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外派制度并定期实行轮岗。以公益性为导向,制定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功能定位、职责履行、成本控制和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薪酬不与药品挂钩在现有编制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创新编制管理方式,逐步探索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市级卫生计生系统内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先行探索制定公立医院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改革方案,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探索多点执业备案管理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探索多点执业备案管理试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探索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之间大型医用设备共享使用。公立医院的医学影像、病理学诊断和医学检验等医技辅助科室,可面向社会其他医疗机构开放,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电子病历建立市、县两级医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管理水平。2015年底前,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区域平台对接,实现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基本完成所有二级以上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

1 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