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出新招。近日,成都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批事项集中人员入驻和审批授权工作的通知》,重点就减事放权、事项集中、人员到位、审批授权、网上办事五项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发力、再出新招。一是继续清理精简行政许可项目,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切实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项目,加大市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向区(市)县及乡镇(街道)下放的力度。二是市级行政审批部门对行政审批权限和审批服务职能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尽可能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统一行使、规范用权。审批服务事项较多的部门,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独立设立行政审批处;事项较少的部门,加挂行政审批处牌子。对于事项单一、办件量较少且以形式要件审查为主的部门,将审批服务事项委托给市政府政务中心代为受理、办理。三是集中行使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内设机构成建制入驻市政府政务中心(分中心)。部门独立设立行政审批处的,成建制入驻政务中心,并由处长担任窗口首席代表;加挂行政审批处牌子的,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全部入驻,并由处长或副处长担任窗口首席代表。四是按照行政批文和证照不出政务中心的原则,对法律法规无明确要求的,市级行政审批部门一律授权窗口办结。需由部门负责人审签的,由市政府政务中心优化行政审批平台、引入电子签名及数字证书,实行网上审签。审批事项需现场勘查或组织专家评审的,授权审批处室组织实施。对确实不具备向窗口授权条件的,经市政府同意后,报市政府政务中心备案。同时,在市级行政审批部门同步推行二号章,刻制并授权窗口管理使用。五是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列入目录的事项全部在网上依法公开运行,并纳入全程电子监察。利用政务审批服务平台和网上政务大厅、移动政务大厅,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逐步实现审批许可事项从可网上(预)审批到全程网上办理。
五、合肥创新金融服务三农措施。一是推进金融组织创新。稳县域、拓乡镇,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全面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8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二是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先后在县(市)开展了林权、农村居民房屋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家庭农场等“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试点。截至今年4月,全市县域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205.76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6.06亿元,增幅达14.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98.56亿元,比年初增长24.54亿元,增幅达14.1%。三是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完善担保机制,成立农业发展融资担保资金。创新“财政资金+互助基金”、“政府保证+银行信贷+保险投保”等融资模式,推行农业产业化融资联盟,促进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直接融资。推进农户信用联保、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产品+保险+贷款、应收账款债券凭证(合同)保险等多元融资服务模式创新。
六、南宁全面推进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一是重新整合派驻机构,实现监督全覆盖?。自2010年以来,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对市纪委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在41个市直单位(含市国土局)派驻(派出)纪检组(纪工委)。按照全面派驻、精简效能、分类设置、统一管理的要求,市纪委统一派驻27个纪检组、派出1个纪工委,实现对全市党政群机关、市直属事业单位、市管国有企业、双管单位以及南宁五象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派驻监督全覆盖。二是明确职责权限,聚焦主责主业。除市直属机关纪工委外,撤销市级党政群机关、直属事业单位纪检组(纪委、纪工委)和纪检监察室(纪检监察局、监察室、监察科),统一设置市纪委派驻机构。改革后的纪检组将改变以前双重管理的模式,派驻机构由市纪委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对市纪委负责并请示报告工作。同时,协助、配合市纪委职能部门履行相关职责。改革后,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派驻机构与市直属机关纪工委都是市纪委派出的机构,工作上相互沟通、协调和配合。三是充实机构力量,强化管理保障。通过划转、调剂、适当增配等方式,加强派驻机构力量。实行统一派驻后,市级党政群机关纪检监察专职干部的行政编制(不含政法专项编制)相应划转到市纪委,由市纪委会同市编办统一管理,在派驻机构间统筹调剂使用。在管理保障方面,派驻机构的办公条件由驻在单位(不含归口监督单位)负责保障,派驻机构工作经费和派驻机构干部(暂不包括派驻开发区及公检法纪检组人员)的党组织关系、群团关系、工资关系和福利待遇等全部由市纪委统一管理。
七、南昌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去年4月以来,南昌启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从根本上为新落户市民配套好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使户籍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稳步推进。一是“1+13”政策体系,保障新市民享同城待遇。按照“分类实施、完善配套、有序推进、尊重自愿”的原则,围绕“在落户条件上应放尽放、能放全放,在利益保障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在工作措施上综合配套、细则同步”的要求,在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同时,综合配套设计了土地、住房、社会保障、卫生、教育、就业、计划生育等13个方面的政策,形成了“1+13”的政策体系,实现了城乡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在统一登记为南昌市城市居民户口后,享有教育、保障房、城市低保等同等待遇。二是先破题再登记,让城中村居民吃下“定心丸”。按照传统,以前一些以农业户籍为准享有村级分红的村民,现在转为城市居民后,户籍无法作为享受分红的标准,村民担心原有的利益会受损。为打消城中村居民的后顾之忧,南昌及时调整农村户改思路和计划,实行‘先破题再登记’,即在先确定享受村集体资产待遇的人员、保障现有利益不受损害后,再进行登记换证。”通过“确好人”、“确好权”、“确好利益”,让城中村居民吃下了“定心丸”,加快了户口“一元化”登记。三是降低落户门槛,稳妥有序推进户改工作。过去新生儿办理户口登记时,派出所要核验《生育服务证》或《再生一胎服务证》,而现在派出所只需要市民提供真实合法的《出生医学证明》及相关手续。这一政策实行后,新生儿落户人数大幅增加。由于落户门槛降低,南昌人才落户、投资落户、买房落户的人数也逐渐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