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市“三注重”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我市制定出台了市直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有针对性地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一是注重分类考核,突出对象差异。改变一套考核指标评价所有干部的考核模式,根据市直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不同职责和岗位特点,分别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区别设置考核评价指标,合理量化各项考核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权重,既反映考核的共性要求,又体现不同考核对象的差异,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二是注重指标设置,树立正确导向。在指标设置上既注重对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发展型内容的考核,又注重对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约束型指标的考核。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扩大定量考核权重,以市委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为定量考核主要内容,占综合考核权重的60%。同时,合理设置问题减分项,对因作风纪律、工作推动不力等问题被上级部门通报的,在综合考核评价得分的基础上予以扣分。三是注重结果运用,确保考出实效。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辩证看待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前任基础与现任业绩、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选用以及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考核评定为优秀的领导干部提出提拨或重用的建议,对评定为不称职的,按干部管理权限予以免职、责令辞职或降职;评定为较差的领导班子,对其主要领导进行组织调整。(市委组织部)
四、我市“四坚持”推行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为依法及时受理各类诉讼案件,我市采取四项措施,认真推行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从制度上、源头上解决立案难问题。一是坚持司法为民。以方便当事人诉讼为原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做到公开、透明、高效,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消除诉讼障碍,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二是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对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法院必须依法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法院受理案件。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应及时释明,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在指定期限内(一般是7天)经补正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在法律规定期限内无法判定的,应当先行立案。三是坚持优化服务。借助信息平台、12368平台等载体,推行网上立案、预约立案、巡回立案。加强立案窗口、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建立各层级法院之间立案、诉讼服务的材料传递通道,为当事人行使诉权提供便利。制作统一的立案材料接收凭证、案件受理通知书、立案通知书、一次性补正告知书等格式样本,统一形式要件,规范全市法院立案登记操作。四是坚持内外监督。加强内部监督,强化责任追究,发现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干扰依法立案等违法行为,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加强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做到便民利民。(市中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