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加强“五化建设”
实现“四零”目标
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加强执法主体专业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流程信息化、执法管理系统化和执法保障常态化“五化建设”, 实现执法执纪“零复议、零撤销、零诉讼、零赔偿”“四零”目标。先后被省公安厅和公安部命名为“云南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一、加强执法主体专业化建设,提升执法能力。以执法能力提升为根本,突出民警法治培训和执法活动管理,全体民警均按要求取得执法资质,执法主体专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一是执法新规全面训。以《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一法两规”及执法办案过程中的新问题、新要求为主要内容,采取以会代训、以战促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对全局800余名一线执法办案民警开展法治培训,确保民警及时、准确掌握新法新规,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二是执法活动全程管。紧紧围绕执法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梳理、剖析执法办案过程中的执法安全隐患,采取下发执法建议书、专题会议通报、约谈办案部门负责人和办案民警等方式,及时作出警示提醒,从细微处着手、从点滴上积累、从细节上改进,确保民警执法行为习惯养成。三是执法资质全员考。认真组织全局民警参加公安部执法资格考试,通过课程复习和结果检验,有效增强民警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全局1301人通过初级、88人通过中级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分别达96.9%、99.5%。
二、加强执法行为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公信力。以确保执法公信力为目标,加强执法办案标准化分区改造,全方位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一是执行“四个一律”。完成分局23个执法办案场所标准化功能分区改造,确保所有嫌疑人一律直接带入办案区询问;推动法制前置审核,保证嫌疑人进入办案区一律先进行人身检查和信息采集;强化执法办案现场督察及联网监督,落实嫌疑人一律“一对一”专人看管;自筹资金200万元,扩展存储空间、添置备用电源,保障执法办案活动一律在视频监控下进行。二是推行“两种方式”。依托政务网、E网通、文警视窗及LED显示屏,让执法办案流程、依据、进展、结果等信息“走出去”,以公开促公正,增强执法公信力;利用110宣传日、警营开放日等活动,将群众代表、新闻媒体“请进来”,主动展示公安机关执法行为,倾听群众呼声,请人民群众监督。三是开展“三种监督”。法制部门从侦查调查、案件办理、法律适用审核到案卷归口把关全过程法制监督;督察部门联网执法办案中心、办案区和户政、出入境窗口视频监控实时信息化监督;定期召开公检法“三长”联席会议,听取两院对办案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促成跨部门监督。四是落实“四级检查”。以“问题导向”为原则,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回头看”活动,通过执法部门自己查、法制大队重点查、领导小组集中查和分管领导分片查“四级检查”,对案件办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督促整改逐项落实。2014年通过“四级检查”共督促整改问题59个。
三、加强执法流程信息化建设,提升执法效率。以提升执法效率为重点,全面实行网上办案、全程开展网上监督、全警配备执法记录仪。一是全面实行网上办案。深化执法办案和电子笔录等信息系统应用,严格规范网外流转案件,实行执法全过程网上流转,做到“案件信息网上流转、证据材料网上上传、审核审批网上进行、法律文书网上生成、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网上应用、电子卷宗网上生成”。二是全程开展网上监督。强化涉案财物管理系统运用,规范涉案物品管理,依托警综平台实现网上抽案、网上考评、网上统计互联互通。同时,建成60TB存储量的执法同步录音录像管理系统,对各部门接处警、调查取证音视频资料分门别类并作一年期统一存储管理,极大方便了音视频数据资料的存查工作。目前系统已规范存储620余件案件随案证据资料2.8TB。三是全警配备执法记录装备。购买878台单警和车载执法记录仪,100%配备到一线实战部门;着力完善管理使用制度,将“出警必用”的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规范民警自身执法行为,实现民警执法行为全程化监督;树立证据搜集和保存意识,保证证据材料的及时准确收集,提升执法勤务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