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政策牵引下的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5-09-24 16:58

  2.城镇与农村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此消彼长

  (1)城镇消费增速持续低于农村。随着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镇消费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村的局面出现逆转。2014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6368亿元,增长1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027亿元,增长12.9%,比城镇高出1.1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速已连续3年快于城镇,实际增速连续2年快于城镇。城镇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高达86.3%,由于城镇消费基数大,未来增速难以快速提高,可能长期保持在中等水平,占总消费绝对多数的城镇消费增速放缓,是总消费增速放缓最主要的原因。

  (2)农村消费的增速和占比不断提升。尽管从总体上看,农村消费规模与城镇无法相提并论,但由于农村消费增速高于城镇,全年农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有所提升,而城镇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14年城镇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3年的86.6%,下降到86.3%,而农村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3.4%,上升到13.7%。

  互联网创新推动新兴消费高增长

  1.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成为主要拉动力

  (1)宽带中国战略和4G网络普及为信息消费促进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基于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信息平台的消费快速增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2014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发4G牌照。其中,仅中国移动一家,2014年4G网络建设基站总数超过50万个,覆盖超过340个城市。运营商建“网”搭“台”步伐明显加快,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改变了通信业的格局。提升上网速度,降低流量费用,使制约信息消费的技术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战略创新消费对象,提升消费便利。今年,我国开始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突破口,积极鼓励科技创新,调动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加快形成万众创新的浪潮。特别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的无限活力与想象空间。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催化融合下,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增加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促进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的稳定提升,助推我国的消费结构升级进入关键阶段。随着网购、快递、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快速进入百姓生活,新型服务业呈现增长态势,将引领O2O、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速成长,为新型消费增长提供最新最强的动力。

  2.传统商品和消费渠道增速持续下滑

  (1)传统商品消费增速明显下降。今年1-2月份,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烟酒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9.8%、9.1%和8.1%,增速分别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0.9个、1.6个和2.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传统的食品类、衣着类和耐用消费品增速仍将延续下降趋势。

  (2)传统渠道实现的消费增速持续下降。随着信息技术对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传统的实体店渠道实现的消费增速明显下降,占比也随之下降。调查显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连锁百强销售增幅呈现持续回落态势,2010-2014年销售增长分别为21%、12%、10.8%、9.9%和5.1%。2014年,百强企业门店数增长4.2%,其中23家企业关店数超过新开店铺数,7家企业店铺数与上年持平。2014年,实体零售百强达到了自有统计以来销售增幅最低的一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网上零售额的实体店零售额增长仅为8.7%,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12%低了3.3个百分点。由于消费者购买渠道发生了重大改变,实体流通渠道经受了多方面的挑战。如果其不能以快速提升顾客价值、改善消费者体验为出发点,通过多渠道的融合,以商品管理、供应链管理及渠道无缝对接为重点,就难以改变增速持续下滑的势头。

  (3)网上零售规模高速增长。据调查,2014年,网上购物是网民网上参与最多的活动,网购渗透率的提高,带动了网上购物规模的快速上升。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2.3万亿元,增长21.3%,其中,全年实现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2013年增长49.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6%,首次突破10%大关,比2013年提高2.6个百分点。网上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33.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1 2 3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