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抗战烽火中的家书——朱德的三封家信①

来源: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昆明市纪委监委 昆明市融媒体中心日期:2025-08-26 14:22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历史长河中,家庭不仅是生活的港湾,更是家国情怀传承的起点。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开设《清风之声·抗战烽火中的家书》特别栏目,带大家穿越时空,打开一封封历经战火洗礼的家书。这些家书是抗战岁月里的珍贵记忆,它们承载着战士们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对国家的无限忠诚。这些家书里有对父母的牵挂,对子女的期许,更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当,从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到在民族危亡之际,先辈们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战场的坚定决心,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家国情怀,也传递着朴实而伟大的家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封来自抗战烽火中的家书,记录情感,以史为鉴,照亮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节目《抗战烽火中的家书》——展现藏在字里行间的家国记忆。

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他从小就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1909年,怀着“非得救国不可”的信念,他投笔从戎,远走云南。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出任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的朱德才得以与四川亲友书信往来。1937年9月,在率部前往抗日前线的途中,朱德给远在四川南溪的妻子寄去一封家书。这是他10年来第一次写家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牵挂和抗战必胜的决心。

微信图片_20250826142025

朱德1937年9月5日家书(图源:方志四川)

玉珍:

别久念甚。我以革命工作累及家属,本属常事。但不知你们究受到何等程度,望你接信后将十年情况告诉我是荷。理书、尚书、宝书等在何处?我两母亲是否在人间?你的母亲及家属如何望告。

近来,国已亡三分之一,全国抗战已打了月余,我们的队伍已到了前线,我已动身在途中。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有把握打胜日本。如理书等可到前线来看我,也可以送他们读书。我从没有过一文钱,来时需带一些钱来我用。自别了你后,我的行动谅你是知道的,不再说,此问近好。

刘钟

9月5日

信件最后的署名“刘钟”,是朱德的化名。信中的“两母亲”是指朱德的生母钟氏和养母刘氏,理书是朱德二哥的儿子,尚书是朱德的养子,宝书是朱德的儿子朱琦。因遭受国民党迫害,他们流落在外。

信中,朱德表示,“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有把握打胜日本。”同时,他也提及“来时需带一些钱来我用”。此时,朱德已是军中总司令,为何还要家中送钱给他用?这个疑问将在他的另一封信中得到解释。(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昆明市纪委监委  昆明市融媒体中心)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