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晋宁区聚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工业产业增量做强、现代农业创新提质、品质文旅业态出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磷化工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5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近五年来同时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4.6%。益海嘉里、全波红外被遴选为市级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国际花卉综合物流中心入驻企业47家,远程拍卖系统上线,日均交易量超130万枝。米花园艺被纳入省“绿色云品”品牌名录。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分中心一期,蔬菜外销率95%,获评国家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市、区)。
“晋宁区持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持续激发发展活力。”晋宁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晋宁区聚焦“两重”“两新”等重点谋划储备项目317个,计划总投资1861.42亿元,围绕磷化工、文旅康养、花卉蔬菜等主导产业,“一把手”外出招商10次,赴柬埔寨、泰国开展“晋宁的花”走向南亚东南亚招商推介。持续深化“良心三问”,推动服务企业由“解难题”向“促发展”转变。打造“晋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5649件。云南首个优质鲜花新加坡专场售卖活动线上发布,单场销量持续增长。持续推进腾俊国际陆港建设“昆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探索打造腾俊国际陆港—老挝万象南站—泰国拉廊港—孟加拉湾跨境运输通道。“澜湄·云南号”国际货运列车在晋首发。
在城乡建设、生态改善、民生保障等方面,晋宁区完成119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20个村庄规划调整,为打造“全域旅居”夯实基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村集体平均经营性收入增长24.6%,其中400亩绿色花卉示范项目为村集体创收2690万元。成功申报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建成全市第一个“云岭农科小院”。新增“口袋公园”13个、绿地面积5.04公顷,32公里滇池绿道晋宁段建成贯通。六街镇创建为省级绿美乡镇,太史村、下梁王村创建为省级绿美村庄。“晋宁”列入云南省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石寨山考古遗址公园沉浸式展厅建设有序推进,石寨山大遗址专项法律法规保护条例公布,古城村遗址保护利用实践入选国家文物局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
2025年,晋宁区将重点做好协同发展、激发潜能、改革创新、绿色发展、融合共进、民生保障、社会治理、效能建设八个方面工作,把“全域旅居”和“现代商贸物流”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持续推动磷化工、花卉等传统产业发力,扎实推动晋宁转型高质量发展,以真功实绩交出“十四五”收官答卷。(云南日报 记者 舒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