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近5年 创新驱动和民生福祉类指标好于预期
10月29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近5年来,《纲要》29项指标中,经济发展类、生态文明类、开放带动类指标总体符合预期,创新驱动类明显好于预期,民生福祉类指标好于预期,全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民生福祉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为全市高起点迈进“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近5年来,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团结拼搏,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纲要》总体实施情况良好、成效显著,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全市GDP总量在27个省会城市中从“十二五”末的第17位提升到去年的第12位。当前,石油化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细胞产业、康养旅游等大健康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4.7∶40.0∶55.3调整为2019年的4.2∶32.1∶63.7,打造昆明经济升级版取得明显成效。
基本形成互联互通综合枢纽
目前,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互联互通综合枢纽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稳步推进,高(快)速铁路达5条,渝昆高铁开工,南亚东南亚航点达45个,居全国第一位。高速公路里程达1049公里,高速公路占比由2015年的3.1%提高至5.2%,昆明至周边州市实现高铁、公路双通道,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形成“环线”+“射线”的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国际能源枢纽初步建成,乌东德成功送电广东、广西,中石油昆明支线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中缅油气管道及千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改变无油少气局面。国际物流枢纽、通信枢纽建设全面提速,启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载体城市建设,京东“亚洲一号”、新加坡丰树集团航空物流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昆明,成为西部陆海物流枢纽城市。
人工智能等领域集群不断扩大
全市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19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比重达2.4%,成为全省唯一的财政科技经费“放管服”试点市。组建成立生物医药大健康、高原特色农业、信息及芯片产业等科创中心,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5家。新经济新业态不断融合,云南数字经济开发区、华为·昆明数字经济智慧园区、云南省区块链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率先实施“刷脸就行”试点工程,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服务平台“昆易链”正式启动,区块链、人工智能、VR/AR等重点领域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城乡差距缩小 城乡优势互补
全市人民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城市,近5年来,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昆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累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4万人。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289元和16356元,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8、1.37倍,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1.2个百分点;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4.1%。(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