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帮助下,2019年12月,安宁市被中央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之一【全国有115个县入选,云南省共有安宁市、西畴县、沧源县3个县(市)入选】,成为昆明市唯一入选县(市)。
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治理的好坏不仅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体现市域治理的整体水平。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安宁市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积极部署,主动作为,以乡村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工作进展简要汇报如下:
一、高标准定位,积极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一)强化组织抓部署。一是加强高位统筹。成立市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出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职责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承担,下设办公室在市委农办,成立4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乡村治理的推进路径、实施方法、指标体系、监测评估等顶层设计工作。二是加强协调推进。通过建立乡村治理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各职能部门、街道、村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及时对工作进展进行分析、评估、小结。
(二)突出重点抓推进。一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对标中央六部委批复的《云南省安宁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方案》,从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建立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创新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路径,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方式,以及健全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等5个方面,细化工作方案,分解25项重点任务和36项具体指标,全方位压紧压实各部门职能职责。二是精心选定题目。将试点方案要求作为必答题,市委组织部、民政、司法等部门自行选定一个或多个题目作为选答题,积极鼓励相关部门,把有利于乡村治理工作的改革工作作为抢答题,全面推动试点工作开展。
(三)严格督查抓落实。一是健全考核机制。制定《安宁市2020年乡村治理工作考核办法》和《安宁市2020年乡村治理工作考核标准》,将乡村治理考核工作与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同部署、同落实。二是开展常态督查。建立日常推进考核与年终总评估相结合的督查考评机制,建立完善考核办法,定期不定期对各级单位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考核。三是实时调研评估。组织开展回头看,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查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督促问题整改。
(四)典型示范抓引领。对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具体要求,综合考虑各街道、村(社区)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工作成效等因素,筛选34个治理项目,把握共性,分类施策,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进行试点和示范,确保试点示范接地气、出成效。太平新城街道妥睦村委会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形成“楼栋网格+红色物业”织密基层治理服务网的模式,入选云南省首批20个典型案例之一,已推荐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作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二、聚焦突出问题,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点
我市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问题突出的小切口切入,通过“以点破面、试点带动”,有效增强了基层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乡村治理总体水平提高。
一是针对基层共建、共治、共享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八街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制定以党组织带路、合作社带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两带三治”乡村治理机制,建立“党工委书记+包村联系领导+包村片组成员”的网格体系,在村级层面按照“1+1+1+N”的模式充实网格力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直接到户、覆盖全员”的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二是针对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的问题,禄脿街道在农房提升改造工作中,针对新宅基地有限的难题,鼓励基层首创,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探索宅基地退出“一村一策”,创新农村闲置宅基地有偿退出的“禄脿经验”。
三是针对乡村产业发展思路不清,集体经济不强的问题,县街街道积极开展“校地合作”,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云教授团队,多次深入县街街道雁塔村调研指导,以村民参与花巷建设为切入点,探索村民积极参与集体经济发展、乡土人才培育的路子,形成村事共议、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四是针对基层治理队伍不强,人才匮乏的问题,我市建立了“九职一体”村级警务助理工作机制,把矛盾纠纷调解员、群防群治发动员、实有人口协管员、平安创建组织员、安全隐患排查员、法律政策宣传员、情报信息采集员、民兵组织指导员和联系群众服务员9项职责明确赋予1个基层干部来履行,现已完成96名村级警务助理和483名护村队员的基层网格队伍构建。
五是针对基层治理信息化程度低,治理存在盲区的问题,我市灵活采用“社会力量投资、政府租用”模式,通过“雪亮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安宁市视频专网、政务网两个万兆环网、上下贯通安宁市级、街道级、村(社区)级三个层级,实现所有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专网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成9街道、100个村(社区)、337个村小组视频监控全覆盖,新建探头2193路。今年年底前可以全面完成“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市、街道、村(社区)三级纵向联通,各级公安指挥中心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对接联网率达到100%。
三、完善治理机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创新党建载体,引领基层治理。一是抓牢抓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示范党支部2个,昆明市级“五星级”党支部22个、“四星级”党支部40个,达标创建率达70%。同时建立“挂包帮带”四级包保责任机制,全面完成13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提升。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采取联合组建、行业统建、项目带建等多种方式抓创建,选派11名驻村工作队员,充实涉及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村委会的力量。开展“领头雁”培养工程,组建农村青年人才党支部,今年选定385名村(社区)后备干部,选派100名“书记助理”“主任助理”,强化基层党组织后备人才储备。三是着力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以“春城党建示范带·螳川先锋”党建品牌培育工程为引领,扎实开展“党建+文明创建”“党建+社会治理”“党建+乡村振兴”“党建+疫情防控”等系列主题活动,以党建融合促工作提升。
(二)强化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农村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一是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提前2年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100%全覆盖,形成市、街道、村(社区)三级大调解格局。二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深化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乡霸”“村霸”。2020年一季度安宁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和扫黑除恶成效群众满意度排昆明市第一。三是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目前我市100个村(社区)中,已创建成“民主法治村”93个,每年组织对“民主法治村”进行复核,确保复核通过率达80%以上。
(三)以乡风文明为导向,大力实施农村文明创建。统筹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发展,推动“城市文明”向“全域文明”提升。一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明城市为统领,建设市级文明实践中心1个、分中心7个,街道实践所9个,村(社区)实践站99个,小组实践点498个,建成4级志愿服务队625支。二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面健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一体化城乡生活垃圾五级处置管理机制。强化对包括街道集镇、乡村集市在内公共场所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在集镇、集市新建改造洗手池设施600余个。
我们深知,安宁的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还处于先行先试、探索实践、总结经验阶段,与省委和昆明市委关于乡村治理的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统筹指导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督促推进不实等问题。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落实今天的会议要求,积极探索一批路径方法、健全一批政策制度、打造一批典型示范、形成一批工作抓手,圆满完成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昆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安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