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北古城镇陈家渡社区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采取以集体荒山和未分配征地补偿款入股的方式,整合集体资源、资金,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联合社,建设紫郦茶庄园,发展有机茶种植和乡村休闲旅游,探索出一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2019年,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342万元,经验做法成功入围全国10个村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案例之一,并被《农民日报》刊载推广。
一、推动资源变资产
陈家渡社区下辖的陈家渡小组有集体荒山540亩,原由农户承包,社区出资17万元赎回农户承包的荒山经营权,作为集体资源由社区统一经营管理。陈家渡社区利用荒山实施“紫郦茶庄园”项目,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进行土地整理,修建水利设施,引进种植高附加值的普洱茶新品“紫娟”茶,发展“茶叶种植+观光旅游”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推动资金变股金
陈家渡社区800余亩集体土地和村民承包地被征收用于修建高速公路,获得巨额土地补偿款后,社区没有一分了之,而是拿出502万元作为股金,入股到“紫郦茶庄”项目作为启动资金,解决了项目资金来源问题。茶庄试制的2个品序,5个品种“初制品”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鉴定中心的“绿色食品”检测,2019年上市的优质红茶售价达3600元/公斤,实现年产值150万元,两年后可创收720万元。
三、推动农民变股东
2017年,宜良县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县,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陈家渡社区成立了社区经济联合社,2780名农民全部成为陈家渡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联合社制定完善了《章程》,明确2780名股东以540亩荒山(评估价150万元)和未分配的集体土地补偿款502万元参股共同建设茶园,收益部分在扣除集体公益事业支出后,按股权分配到股东。《章程》还约定,联合社优先聘用陈家渡社区村民参与茶园种植管理,待条件成熟时按地块分散承包到户进行管理。2019年,“紫郦茶庄”项目增加务工村民人均收入1.5万元,帮扶带动30户贫困家庭户均增收6000元。随着茶树进入丰产期,项目将实现盈余分红。
四、坚持党的领导
陈家渡社区在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党的基层组织始终发挥着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实现带领群众致富。一是充分彰显模范带头作用。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在群众的理解支持下,陈家渡社区仅用3个月就把“紫郦茶庄”项目范围内的500余冢坟墓顺利迁入“紫郦公墓”,并且实现“零补偿”。二是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为了提升紫娟茶的品质,陈家渡社区先后组织了种植、修剪等专业培训,初步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民间“茶艺人”。三是组建成立专业合作社。陈家渡社区组建成立了郦缘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紫娟茶文化推广和产品销售,有效提升销售绩效。四是充分利用资源为集体经济增收。陈家渡社区与斗南花卉产业园合作,成立了宜良赫思物流有限公司,采用“保底租金+约定务工”模式,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并出租社区集体“四荒地”作为公司用地,为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根据市农业农村局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