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以改革创新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来源:昆明政研改革网日期:2020-05-20 11:22

近年来,我市为破解城市发展中的土地资源制约问题,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与开发并重,严格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土地利用为闸门,不断创新制度管理,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年5月,作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较好、闲置土地少且用地需求量较大的地方”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获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000亩。

一、完善制度,切实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先后制定并出台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征收管理、闲置土地处置、工业用地招拍挂、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整治和整理、具体建设项目供应审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村宅基地管理、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一级开发管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城中村改造土地公开交易、规范城镇化土地管理等30余个政府规章,为我市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健全完善土地市场配置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严控总量,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格局。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领作用,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发保护格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约束,科学确定城市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实行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差别化管理,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向盘活存量较好地区倾斜,实现集约布局和节约用地。

三、做优增量,提升土地利用质量效益。不断转变城市发展主要依靠土地扩张的路径依赖,转向以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内部挖潜为主,精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形成节约优先的绿色发展导向。按照“控制新增、熟化存量”的原则,以存量盘活指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分配,做好收回收购土地“腾笼换鸟”招商引资工作,严格新进项目把关,全力推进项目供应。出台我市促进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政策,创新转变土地供应方式,通过市场配置显化土地价值,促进推动节约集约利用。2019年完成新增建设用地征转报批3.16万亩,完成土地收储4.86万亩,完成土地供应4.61万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101.04亿元,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加27%,单位土地价值提升47.26万元/亩。

四、盘活存量,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按照“依法依规、一地一策、以用为先、限期完成”的原则,建立横向、纵向联动及奖惩机制,形成处置合力,形成用地事前服务、事中指导、事后监管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19年,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4.18万亩、闲置土地1.63万亩。

五、提升质量,加强用地标准控制管理。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工作,落实土地使用标准控制制度,积极开展节地评价,优化用地规模和功能分区,引导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增加工业项目用地开发强度,鼓励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实现资本集聚、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功能集群。严格执行房地产开发宗地规模和开发强度指标控制,提高土地利用强度,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六、深挖潜力,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开发。进一步完善有关低效用地盘活、内涵挖潜的激励约束机制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积极开展镇低效用地现状及改造开发潜力调查工作,夯实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基础。对城镇低效用地实行差别化管理,以指标控制规模,强化考核机制,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引导鼓励并加快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供稿)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