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区紧盯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各部门协调联动,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全面提升政务服务的智慧化、集成化、便利化水平,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一、紧盯群众需求,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全力推进“一门”、“一窗”、“一次”改革。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全区25家职能部门、6家公司(水、电、气、邮政、保险、印章刻制)和5家银行进驻政务中心实体大厅,确保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把123个窗口因地制宜整合为企业开办、民生保障、综合审批、不动产登记、出入境业务(包括外国人签证)等六大类主题综窗,相应业务“一窗”办理。通过预约办理、网上办理、自助办理、免费帮办代办、免费邮寄送达等方式,努力做到“最多跑一次”或“不见面审批”,最大限度的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2019年政务中心实体大厅办件24.25万件,全程网上办件1.04万件,办结率100%。二是聚焦规范化,打造“呈小服”政务服务模式。制定了呈贡区政务中心政务大厅窗口管理规范、行为规范、用语规范、着装规范等一系列政务服务标准,建立政务服务规范体系。引入第三方北京零点公司,每季度进行为期一周的驻点培训、测评、指导,让窗口工作人员将服务规范、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每月召开一次政务联席会议,对窗口单位服务情况、投诉情况、满意度评价进行讲评,对评选的“服务之星”进行表彰。每月编印一期《政务情况通报》,抄送区四班子领导,助力各项规范、标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二、聚力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提速升级
一是全力推进行政审批相对集中运行。2018年9月成立呈贡区行政审批局,承接了发改、住建等9个部门28项行政审批事项。“一张清单”“一套系统”推进审批事项标准化。“一张清单”就是将划转的28项审批事项要件资料清单化、审批流程规范化、办事指南标准化,让审批人员一看就会,办事群众一读就懂。“一套系统”就是按照“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的思路,开发完成行政审批受办分离系统,实现了即时推送、短信提醒、分级限时审批,极大的提高了审批效率。划转到审批局的事项,50%可以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二是探索推行“容缺审批”,政务服务再升级。按照“容缺受理、容缺审查、企业承诺、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梳理容缺审批事项28项,开启“边补正材料,边受理审核”的新模式。2019年,受理报件271件,办结271件,组织现场踏勘207次、专家评审会82次、行政审批专题协调会38次。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高位统筹,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呈贡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昆明市呈贡区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昆明市呈贡区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代理代办服务细则》等文件,并在政务中心建立营商环境专区,开展政策宣讲、解读和审批事项帮办代办服务。2019年投资服务中心跟进重点企业42家,跟进重点项目113个,帮办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2300余件。二是对标上海,打造“3550”改革升级版。正式启用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一窗通”系统,实现最快1个工作日完成。整合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多个环节,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般房产登记、抵押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改革,工业建设项目实现50个工作日完成。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4个“工建综窗”,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个系统”管理、“一张表单”申报、“一个窗口”审批。
四、聚焦智慧政务,全力推进“一网通办”
一是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建立起呈贡区政务中心数据库。在全面收集政务中心办件信息的基础上,与民政、市场监管、住建、不动产达成协议,实现数据共享。目前,政务中心数据库沉淀数据63.23万条。以此为基础,开发上线“智能自助填表系统”,实现群众办事填表从10分钟缩减到2分钟。全年,利用“智能自助填表系统”办理事项3.88万件,为企业群众节约时间5176小时。二是推进“一网通办”向街道、社区延伸,探索实现街道社区事项全流程电子化审批。2019年完成了2个街道、11个社区“一网通办”试点,在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社区为民服务站启用电子印章,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等6个事项。其余4个街道、32个社区“一网通办”网络布点、设备招标采购均已完成。2020年将全面形成区、街道、社区一体化线上政务服务平台,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呈贡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