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委社会工委获悉,由市委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通过对县(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大量调研,运用大数据,借助智能化手段研究提出36项昆明市社会治理指数。
36项社会治理指数分别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人口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金额占财政支出比重、每万人口助理社工师及以上社会工作人才、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数比例、每十万人慈善捐款数、社会服务事业费占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面积占住宅竣工面积的比重、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每千人配置全科医生人数、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达标率、工会建会率、已成立业委会小区占符合条件成立小区比例、教育经费支出、高级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公共场所政府免费wifi数、实有人口万人报警类110警情数、“12348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结率、新增重复信访率、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一般程序交通事故、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食品监测抽检合格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全年空气优良率、节能环保支出。
据介绍,昆明市社会治理指数分为社会活力、社会服务、社会环境“三大维度”,初步构建起昆明市社会治理的标准体系,将有力推动社会治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对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差距、明确目标、争创一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36项社会治理指数,客观评价当前昆明市社会治理取得的成绩和所处水平,明晰昆明市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和差距,从而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下一步,还将结合昆明市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不断优化社会治理指数,使之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系统。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