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寻甸县成功摘掉戴了30多年的“穷帽子”

来源:昆明信息港日期:2018-10-10 10:54

原标题:连续无休奋战605天 寻甸县成功摘掉戴了30多年的“穷帽子”

2016年11月11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经过全县上下605天连续无休的奋战,2018年9月30日下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云南省2017年15个贫困县(市)退出”新闻发布会,宣布含寻甸县在内全省10个州(市)的15个贫困县(市)实现了脱贫摘帽后,寻甸县召开贫困县退出媒体通气会,县委书记何健升在会上向全县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宣告,寻甸县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

寻甸县召开贫困县退出媒体通气会

寻甸县召开贫困县退出媒体通气会

寻甸县委书记何健升

寻甸县委书记何健升 邓斌/摄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昆明市北部,全县国土面积3588平方公里,山区、高寒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7.5%,是一个集民族、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四位一体的县,也是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产业发展是提高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为此,寻甸县采取推进“龙头+”“农业+”“就业+”和“补助+”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至2个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有1至2个产业增收项目,累计带动贫困户30500户、户均增收达1850元以上;举办技能培训班、开展供需见面会、批量组织输出,2017年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10人;首创并推广农村致富带头人帮扶协会,带动贫困户就业11380人,促进农户增收500余万元。

寻甸岚亚苗鸡养殖基地厂房

寻甸岚亚苗鸡养殖基地厂房

在安居工程方面,寻甸县采取易地搬迁、建设安居住房、打造美丽乡村三推进的原则,完成23个易地搬迁点976户3669人、13个宜居农房集中安置点1039户;依法依规整合各块资金,2017年共完成50582户农房改造或新建;实施12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整村易地搬迁的小海新村

整村易地搬迁的小海新村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寻甸大力开展“双讲双评”活动,注重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短期和长效相结合,抓细抓准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农村居民低保、医保等情况变化,筛选疑似贫困对象,及时识别新致贫、返贫群众,针对性开展帮扶,消除群众“心理不平衡”。同时,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选派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173人,对全县174个村(社区)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实施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带”工程,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钉钉子”精神,助推脱贫攻坚。

七星镇公共服务中心党员示范岗

七星镇公共服务中心党员示范岗

通过寻甸全县上下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截至2017年底,全县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631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6.93%下降到2%以下,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113元,增长到2017年末的8229元。经专家和相关机构检测,寻甸县贫困人口退出六项指标全面达标,贫困行政村退出十项指标全面达标,贫困县退出五项指标全面达标。

贫困户农忙时是农民,农闲时是工人

贫困户农忙时是农民,农闲时是工人

在寻甸县贫困县退出媒体通气会上,内容为“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吃苦耐劳、真情奉献、众志成城”的寻甸20字“扶贫精神”首次发布。县委书记何健升表示,寻甸县摘掉戴了30多年的“穷帽子”,是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奋斗和不懈追求的目标。脱贫摘帽是寻甸县全面建成小康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今后,寻甸将继续补齐全面决胜建设小康社会短板,对照乡村振兴指标要求,立足寻甸实际,突出农业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工作,强化组织人才和品牌塑造,构建新型的社会治理新体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探索和践行具有寻甸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昆明信息港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