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先行先试投资审批“2.5”改革。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部署及要求,昆明高新区依托园区体制机制优势,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的示范窗口作用,先行先试投资审批“2.5”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新路子。一是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前置审批事项为2.5项。将前置审批大幅压缩为“2.5”项(即:一项是规划选址,一项是用地预审,半项是少数重特大项目,保留环评作为审批前置)。为避免精简的盲目性,首先由审批部门进行认真核查,对没有法律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清理,努力做到前置审批“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通过清理,将投资项目开工前的报建审批事项和环节由以前的14个大项压缩为2.5项,区本级事前审批时间从176个工作日压缩为28个工作日。其他前置审批项目通过取消、整合等方式,确需保留的全部实行并联审批(事中、事后审批),审批时限从原来的核准前必须完成,调整为在开工前完成即可,大大缩短部门审批时间。从分头分层级、串联审批向多部门同步展开、并联审批转变,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投资服务环境。二是试点“审管分离”,做到受理、审批服务2.5天封闭循环。设立首办窗口,一次性受理、分发、转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并在管委会内部进行审批流转申请材料、审批信息在各部门间实现共享和互认,实现部门之间的“横向联通”;各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纵向贯通”。真正形成“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审批服务流程,按照内部流程规范要求,做到受理审批服务2.5天告知初步结果和正式审批期限。“窗口”工作人员不采用多地政务服务大厅惯用的审批机构派驻工作人员的方式,而是从机关行政、后勤(服务)岗位选配,从而增强了“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耦合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为试点真正意义的“审管分离”改革创造条件。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建成园区审批服务平台2.5版。建立政务云服务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推进APP客户端平台和市场主体征信两大平台建设,编制完成《投资性项目行政审批(改革)流程图》《投资性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文件,提高审批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建立信息披露和诚信档案制度、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高新区逐步向智慧园区迈进。同时,在省已经建成的统一在线审批平台的基础上,结合高新区特色进行完善,强化基础数据信息共享和安全防范功能,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配合的审批和监管机制,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高新区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