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破解失地农民问题取得突破。呈贡区在推进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中,以破解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多、就业困难等影响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坚持以民为本,以就业保障为核心,突出创新驱动,强化产业扶持,优化就业服务,有效解决6.9万户约8万失地农民创业就业问题。一是发挥特色优势,引导失地农民外出租地创业。充分发挥花卉、蔬菜市场发达,农业种、养植技术等优势,呈贡区从鼓励引导失地农民外出租地开展种、养殖业入手,因地制宜,先后出台了《关于扶持失地农民外出租地种菜、种花解决就业的实施办法(试行)》《失地农民外出租地从事养殖业示范户扶持奖励细则》《呈贡区失地农民从事二产三产示范户扶持奖励细则》《呈贡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贷款贴息扶持细则》等政策措施,全方位扶持失地农民创业就业。资金保障方面,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作为失地人员创业专项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按实际租地面积对外出租地农民给予补助。加强信贷支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5亿元,发放“贷免扶补”贷款2.3亿元。开展两个“10万元”小微企业培育扶持工作,为107个小微企业提供321万元的创业扶持金。截止2016年,共拨兑各类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及外出租地扶持资金1.5亿元,共解决外出租地农民约6000余户2万余人就业。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引导失地农民入股创业。积极探索“居委会+公司+居民”的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逐步建立了以“五个一”(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管理班子,强化一支素质优良的执行团队,培养一批专业过硬的管理骨干,完善一套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建立一个运行顺畅的监督机构)为主要内容的经营管理模式,确保社区集体经济健康运行。呈贡区乌龙街道七步场社区围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动员社区群众按照每股5000元自愿入股的方式,集资1000万元,成立了以土石方、市政和园林绿化工程为主营业务的丰乐经贸有限公司,相继成立了5个子公司,开办了“七步香”特色餐饮企业,充分挖掘辖区豆腐生产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实现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自2010年至今,社区集体经济固定资产评估超过2亿元,公司累计向社区居民分红达3700余万元,投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980余万元,社区劳动力年龄阶段80%以上的居民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建立免费居家养老、“四点半”课堂、定期老年人补助、助学津贴补助、爱心基金会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实现发展成果居民共享。三是强化产业领军,引导失地农民返乡创业。规划建设了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昆明呈贡信息产业、三台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医疗医药康体产业园和金融产业园五大特色园区,助推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其中,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已列入国家农业部“全国10大农产品批发市场”首批启动建设项目,园区建成后,预计可提供6万个就业岗位。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内的云上小镇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了“仕林街”商贸综合街区,对失地农民自发组织的餐饮、休闲、娱乐等经营业态进行规范和提升,通过“引摊入市”方式引导失地农民进入园区创业就业。三台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以西口景观视廊提升改造为契机,推进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开发建设的商贸综合街区为失地农民投资创业提供了优质平台。医疗医药康体产业园区、金融产业园区依托云南白药集团等优质企业,实现了失地农民向园区定向输送的良性互动机制,有效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四是推动农业转型,引导失地农民就近就地创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举办就业推介会,多渠道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组织开办园林绿化、美容美发、水电工等19个专业的培训班,培训失地农民9000余人,因地制宜、分批有序引导失地农民向家政服务、环境保洁、园林园艺等行业和领域流转,实现失地农民再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共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会16场次,提供1.92万个有效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400人。同时,大力推动失地农民融入全区双创示范发展战略,整合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失地农民创业园三支创业创新力量,建立了呈贡新区创业园。把失地农民创业项目引入园区,进行精心包装、专业孵化,共孵化出园项目18个。目前,全区培植从事二、三产业的示范户约2000余户,主要从事餐饮、服装、住宿、运输等行业,人均月收入最低可达3000元。五是创新服务机制,为外出就业农民排忧解难。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按照流动党支部所在地辐射半径10公里、支部党员人数30名左右,由支部多数党员所属街道、社区进行管理的办法,在外出租地党员相对集中的晋宁、嵩明、陆良等地建立了7个外出租地流动党支部,将300余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管理服务范围,实行流动党支部上联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党组织,带动支部建设;中联驻地党委、政府,带动驻地产业发展;下联党员群众,建立“1+X”帮扶对子,带动党员群众创业增收的方式,形成了“三联三带”外出租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长效机制,为流动党员“兴业安家”,为外出租地群众发展致富出谋划策。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制度。为深化服务失地农民工作,促进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结合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通过整合在职党员、驻社区常务书记、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服务力量,协调农林、人社、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建立领导联系服务失地农民制度,实施结对帮扶,定期到失地农民家中访谈慰问,经常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送温暖及上门服务活动,认真落实“送医下乡”“送教下乡”“科技下乡”和“就业下乡”等工作,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建立失地农民创业协会。成立了全国首个失地农民创业协会,失地农民交1元会费即可成为创业协会会员,享受贴息贷款、市场信息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截至目前,失地农民创业协会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有理事成员26人,累计完成转移培训9479人。协会成立至今,先后深入昆明周边县(区)、玉溪、楚雄、曲靖等地(州),走访外出租地农户近4300人次,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每年办理失地农民各类上访事件300余件,化解各类纠纷120多起,较好地维护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失地农民与政府沟通对接桥梁。(呈贡区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