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5》(以下建成《规划》)昨日公布,昆明发展大健康从目标已经具体到了规划,路径清晰可循。
一个事物的发展,总会伴随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梳理《规划》,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昆明发展大健康,市民受益最大。无论是核心能力的提升,还是大健康产业的延伸、业态的融合、特色产业链的打造,这些改变都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
《规划》中,昆明人均预期寿命要从2015年的77.92岁提高到2025年的80岁(201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与此同时,“十三五”规中明确指出,人均预期寿命5年内增加1岁。
这意味着,昆明在人均预期寿命数据上,不但基数要高于全国水平,而且发展速度,10年增长2.08岁,也要超过全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所以,数据背后,其实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体到《规划》方面,就是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注册护士人数的不断提高,是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不断增加;也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的增加,水质的转好;是食品更加安全,以及更高的森林覆盖率等等。
这一切,不但关乎到每一名市民的身体,也关乎他们的心情和幸福感。
同时,我们可以在《规划》中看到,围绕医疗、医药、养老等大健康产业核心能力之外,昆明发展大健康,还包括了健身体育、健康食品、健康农业、健康管理等方面。
在可以想见的未来,昆明市民能够拥有更多的基础体育设施。昆明周边,将有更多的、高质量的观光采摘地、休闲养生地、农耕体验地,关于个人健康管理信息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我们将更加低成本、更加方便地享受到个性化健康服务。
此外,《规划》还显示,昆明将在旅游、文化、数据、金融、社区等方面,植入大健康理念并进行相应的产业融合。未来,昆明将拥有特色的生态休闲独家基地,甚至养生旅游城镇、度假区。生活在昆明的人,可能足不出户,就能在社区养老,儿女很可能不用再去纠结,是不是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实际上,健康理念与服务,可能会与每一名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大健康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比如疫苗产业链、候鸟式养老产业链、精准医疗产业链等等。这些相关产业发展的好,关乎着每个人的就业和收入,以及更多的税收,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昆明大健康,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治病为中心”,而是以每一个人的健康为中心。从宏观层面上看,大健康很可能将成为引领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可从每一位市民的角度而言,大健康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生活方式以及幸福感。 愿每一位昆明市民,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未来。(都市时报 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