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脱贫摘帽第一个百日会战“好干部”中屏镇党政办副主任张燕
中屏镇党政办副主任张燕。 记者周密摄
自掏腰包买种子、开微博、朋友圈里筹钱、在“轻松筹”微信平台上募善款,让中屏镇党政办副主任张燕上半年忙得不亦乐乎,作为80后的她,从武定县村官考到禄劝中屏镇,凭借对扶贫工作的经验,结合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一步步为农户实现脱贫。“用‘轻松筹’微信平台汇溪流以成江河,但我希望能有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将扶贫项目打包立项向全社会推出,而不再仅是针对某个人、某户人。”她说。
“轻松筹”帮贫困户建新房
张燕包下了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一户在禄劝县中屏镇安东康村,户主叫张明学。“我一踏进他家就被震惊了。”张燕说,他家三间土坯房顶上只剩下几片残瓦,墙体开裂透风,在这间摇摇欲坠的房屋中,与左眼失明张明学为伴的是15岁因轻度智障而辍学的长子和11岁的幼子。
“一家人的重担都压在了妻子一人身上,而他们的幼子也随时面临辍学,家里甚至连买种子的钱都没有。”张燕立马掏出200元让他买了10公斤的玉米种子,可是这并不能改变如此贫困的家庭。看到她家仅有的一头猪因没有圈舍而寄养在别人家时,张燕下定决心,一定要先把他家的硬件提升上来。张燕把他家的情况拍了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立即得到关注,大家以微信红包的方式向她寄钱,每一笔,张燕都截图在圈中“公示”。
“有一次收到一条留言,建议我将帮困张明学立项在轻松筹上募集善款。”张燕随即开始尝试,仅一周时间便为张明学筹得8150元善款,在这期间,她还收到一家公司的消息,要帮助张明学家免费修缮房屋。“轻松筹真是太好的平台。”张燕说,如今,张明学一家新房已经基本完工,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乔迁,而他家的牲口也能回家。
期盼用“互联网+”推荐扶贫项目
帮助张明学只是张燕若干工作中的一项,在她看来,精准扶贫要点还要有面。中屏镇位于禄劝县县域中部,距县城57公里,其辖13个村委会,170个村民小组,有彝族、苗族、傈僳族、瑶族等14个少数民族。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692户2452人,边缘贫困户450户1589人。
“要完成大面上的任务,互联网技术手段是一定的。”张燕说,通过微信、“轻松筹”等渠道多方寻求援助的办法其实已试点成功,因此,“互联网+脱贫”众筹善款构思的方向已定,但困扰她的是,这样好的模式往往针对的只是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轻松筹上往往是一个个需要帮助的鲜活案例,并没有针对脱贫攻坚的频道。”张燕说,她希望包括水、路、房,产业扶持这一类项目,以打包立项方式,改变一个地区贫困的贫困。
“众筹帮扶张明学只是一个项目,但我是想能获得更多支持,用我们自己的‘互联网+’手段,把扶贫项目向外推介,向外招标,这样一来,中屏全县都将受益。”她说,这是她和同事们下半年所要努力的方向。
老乡帮老乡 致富奔小康
张燕还将走访、调研及回头看当作必修课,每周都至少要去帮扶对象家走访调查,这使她难以顾及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有钱为贫困户出钱买50公斤大米、100公斤洋芋种子以及农用物资的她,却没钱帮家里分担房贷。
“是乡亲激发了我的斗志,我们一定要全力为乡亲摆脱贫困。”张燕说,想到这里,她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张燕说,因为自己是彝族,因此在与同胞交流过程中不会有障碍。“我要把这样的语言沟通优势,通过宣讲帮扶,转化为一种扶贫扶志的胜势。”张燕说,今天之所以要不断巩固精准扶贫的成果,是为了彻底阻断返贫现象发生。自己懂得本民族语言,就能更好的了解老乡们的所思所想,也能根据他们不同的反映,鼓舞他们摆脱贫困。
“从物质扶贫转变为注重对贫困户智和志的两种帮扶,这是一种内生动力。”她说,要让智慧与志气成为一种互帮互助、最终实现致富的软实力。来源:昆明日报 记者钟士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