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凝心聚力谋发展 众志成城促跨越”系列报道之一
晋宁:攻坚克难铸辉煌 务实苦干奔小康
日新月异的晋宁。供图
晋,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宁,平安、安定。晋宁,从它被命名那天起,就注定是一片不断发展的祥和之地。
过去5年间,晋宁以现代新昆明南城、西城的新形象,主动融入主城发展,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探索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努力在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过去的5年,对晋宁来说是极不平凡的5年。在困难和矛盾相互交织、宏观与微观双重考验的特殊背景下,晋宁经受住了问题集中凸显的严峻考验,破解了改革发展的诸多难题,圆满完成了晋宁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既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五年,也是晋宁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开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
直面问题 不畏艰难
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不可否认,近年来晋宁发生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事件,这是晋宁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面对的一个两难问题。”这是晋宁县干部群众的共识。
晋宁社会治理是最受关注的。近年来,“10·22”“10·14”等重大群体性事件相继发生,让大家对晋宁的社会稳定抱有复杂心态。同时,个别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群众工作方法单一,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还不能适应现实需要。
正处于跨越发展的机遇期、结构调整的攻坚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的晋宁,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协调仍是基本县情。
当然,晋宁和全省、全市一样,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都面临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双重矛盾。
晋宁深知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滇中一体化深入推进,特别是昆明作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定位,晋宁及周边5个县市一同作为主城功能拓展区,县域之间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不过,位于滇中核心腹地的晋宁,昆玉高速、绕城高速将它与昆明、安宁、玉溪连为一体,随着昆枢铁路改造等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晋宁将是昆明主城转移产业、疏解功能的首选之地。
另外,晋宁撤县设区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条件逐步成熟,随着这一目标的实现,晋宁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将获得更大的空间。随着全省“五网”建设5年大会战的深度实施,晋宁将成为立足昆明、覆盖全省,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网络节点,有利于晋宁现代物流业发展,增进与外界的经济文化往来,扩大对外开放。
砥砺奋进 赶超跨越
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好风凭借力,助我开新局。率先全面小康的战鼓已经擂响,跨越发展的主旋律正在昆明大地激荡。面对比学赶超、跨越发展的更高要求,晋宁县强化基层党建,夯实发展基础,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创新发展,使晋宁的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辐射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干部,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力量的火车头。为此,5年来,晋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建工作抓牢抓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持续改进;大力开展“三美晋宁”和“幸福晋宁事、美丽晋宁人”宣传推介活动,创新开展“六讲六看六认清”宣讲活动,有效处置重大突发舆情;以好干部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以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推动晋位升级、整体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发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反对“四风”,深入开展“六个严禁”“为官不为”专项整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绷紧了党员干部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高压线;人大、政府、政协履职富有成效,意识形态、统战、民族宗教、双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老干部等工作不断进步,工青妇、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得到发挥,营造了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晋宁始终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夯实发展基础,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至“十二五”末,晋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2.92亿元,年均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82亿元,年均增长20.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145.25亿元,年均增长21.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341元、12081元,年均增长12.3%和17%。
同时,晋宁始终坚持产业强县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高原特色农业步伐加快,蔬菜、鲜花、奶牛养殖三大产业齐头并进,鲜切花和单一品种玫瑰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一,是全省主要的无公害生产基地之一和省市重要的优质奶源基地;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一园六基地”的发展格局,园区建成区面积达25.5平方公里,入园项目达423个,建成投产284个,跻身云南省重点发展工业园区;第三产业发展活力彰显,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滇海古渡大码头、古滇湿地公园等子项目对外开放,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建设完成,腾俊国际陆港、一乘驾校等一批商贸物流和服务项目投入运营,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一五”末的21.4:51.4:27.2调整为17.6:39:43.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和产业发展一道,晋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创新,社会活力大幅提升。完成政府部门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及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列入国家试点;与玉溪市红塔区、易门县签订昆玉一体化合作协议;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长,云磷集团建成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10户,省市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分别达20件和38件,腾晋国际陆港获批为国家保税物流中心;实际利用外资2.08亿美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55.0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5.25倍和3.01倍。
晋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落实民生实事工程,群众幸福感明显上升。累计投入近11亿元,完成晋宁一中搬迁新建、35所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县医院搬迁新建、6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18所村卫生室新建;县博物馆、文化馆改造加快推进,综合档案馆建成使用,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得到较大改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城乡医疗救助率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累计投入12.7亿元,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535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8860户;完成“五小水利”工程1.03万件,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8座,累计解决9.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美丽晋宁 美在晋宁
“晋宁魅力”不断彰显
晋宁,这个过去乡土气息浓郁的农业县,如今已溢出如此强烈的城市味道。不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还留得住乡愁。
现在的晋宁,城区路网交织,高楼组团成片,开放式的公园绿地遍布,辖区内高速公路纵横,蓝天白云、碧水轻舟美景常占据市民“朋友圈”;美丽乡村一个连着一个、新农村一个接着一个,城乡结合部宽敞整洁有序,群众出行、入学、就医、文体活动更加便捷……
晋宁的县城所在地昆阳,曾被称为“昆阳大街”,其原因就是破败、无序、脏乱。如今,这里早已焕然一新。晋宁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等10余个专项规划,启动“多规合一”。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十一五”末的6.3平方公里扩大到11.6平方公里,县城主干道达39条总长65公里,“六纵六横”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40.1%。完成25个行政村脱贫攻坚任务、170个整村推进项目和一批省市县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行政村路面硬化率和公交覆盖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绿色光亮”工程行政村全覆盖。
晋宁北临滇池,滇池治理和生态治理,一直是晋宁的重要工作,也是一张发展名片。晋宁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环境优先的理念,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投资24.18亿元实施滇池湖滨“四退三还一护”工作,建设湖滨湿地近2万亩;投资9.95亿元实施白鱼河、茨巷河、东大河、古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滇池治理成效显著;建立健全护林防火“四包三查两确保”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工程,县城绿地率达34.59%,森林覆盖率达52%;二街、六街两个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昆阳、晋城等5个乡镇(街道)获得省级生态文明乡镇称号,全县129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市级生态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现在的晋宁更加美丽、宜居。
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为此,晋宁不断强化对“两抢一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强化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全面提升政法队伍战斗力,开展“争创一流公安工作”,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普法工作深入推进,全社会法治意识逐步增强;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建筑、生产、交通、消防、校园等安全监管,“十二五”期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面排查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县领导大接访、领导干部大下访”活动和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工作,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推进。
5年来,晋宁创先争优树标杆,美丽晋宁的形象得到有力彰显。其先后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创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连续两次获得“中国避暑休闲十佳县”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连续两年进入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先后获得云南省生态文明县和双拥模范县城、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有力提升了晋宁的形象。中央和省市领导先后到晋宁视察工作,并对晋宁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从农业大县向现代新城跃升,从经济指标攀升到发展内涵深化,从社会矛盾凸显到治安稳定社会安宁,近5年,晋宁谋划的是一个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融合提升的发展格局,呈现的是一幅开放、融合、共享的绿色发展画卷……(来源:昆明日报 记者赵书勇 通讯员杞耀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