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动态第12期(总第87期)
中共昆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6月7日
一、上海全面创新改革方案获批
二、沈阳16项举措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三、郑州"五单一网"改革为企业松绑
四、崇州"农业共营制"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五、广东清远市打造金融"造血"精准扶贫模式
一、上海全面创新改革方案获批。近日,国务院印发《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明确到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支撑。到2030年,着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方案》提出4方面重点任务: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实施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6个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实施激发市场创新动力的收益分配制度、健全企业主体的创新投入制度、建立积极灵活的创新人才发展制度、推动形成跨境融合的开放合作新局面。提出了10项在国家授权下开展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研究探索鼓励创新创业的普惠税制、探索开展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改革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市场制度、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完善股权激励机制、探索发展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开展海外人才永久居留便利服务等试点、简化外商投资管理、改革药品注册和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国家科学中心运行管理制度。
二、沈阳16项举措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沈阳抢抓被国务院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担负起先行先试的重任,明确16项举措全方位推进改革。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快速审批通道,精简程序,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清理和调整与创新相关的审批、认证、收费、评奖事项,保留的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二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沈阳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各项工作。建立沈阳地区全面创新改革协调协作机制,推行由政府部门、企业、驻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员参加的双月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建立公平竞争市场体制。统筹推进地方立法,及时开展涉及创新的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改革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破除不合理的准入性障碍,保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创新领域。四是设立全面创新改革资金。设立全面创新改革资金,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统筹使用各类科技投入专项资金。建立科技创新券制度,开展补助政策试点。五是设立多层次投资基金。扩大政府创新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支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沈阳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国资创投管理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国有创投企业建立跟投机制。六是推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推动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在国内外各类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挂牌融资,加快筹建振兴银行,发展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七是鼓励跨国公司来沈发展。制定出台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知名大学、研发机构等来沈设立研发中心,同时鼓励本地企业并购、合资、参股国际研发企业或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研发机构以境外投资并购等方式获取关键技术。八是用优惠政策打造科技创新特区。赋予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中德装备园最为宽松、优惠的政策措施,打造创新要素融合叠加、裂变放大的科技创新特区。九是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由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其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接单位,可自主决定科技成果的合作实施、转让、对外投资和实施许可等转化事项。十是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水平。鼓励研发团队负责人为实施成果转化发起成立公司,并在公司控股或成为大股东。发明成果在沈实施转化或转让的,其50%以上净收益可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人员。市级科技进步奖绝大部分用于奖励在沈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十一是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广远大科技园的经验,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员工持股、技术入股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科技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股权奖励收入时,享受国家分期缴付个人所得税等有关优惠政策。十二是做大做强浑南科技大市场。按照"交易、共享、服务、交流"的功能定位,整合现有资源,在浑南区建设沈阳科技大市场,将其打造成科技成果便捷交易、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创新要素有效聚集、科技服务高效提供的国内外知名科技资源服务中心。十三是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促成国家、省、市、企业共同出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卸掉企业创新发展包袱,使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轻装上阵。十四是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完善鼓励企业设立科技研发机构实施办法,激励央企、省属和市属国有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新获批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一次性经费补助。十五是开辟人才便捷流动通道。鼓励科研人员在职离岗创业,允许科研人员在履行所聘岗位职责前提下,到科技创新型企业兼职兼薪。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员兼职,试点将企业任职经历作为高校工程类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制定实施高校大学生创业办法,允许在读大学生休学创业,创业实践可按照相关规定计入学分,创业之后可重返学校完成学业。十六是加快"创客沈阳"建设。发挥高等院校、科技园区、行业协会、科技社团等作用,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孵化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探索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孵化器联盟,支持以PPP方式建设孵化器,对利用闲置厂房、楼宇新建的各类创客空间给予扶持。
三、郑州"五单一网"改革为企业松绑。郑州市推行政府权责清单、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政府性基金清单和政务服务网"五单一网"改革,全力打造简政放权的郑州样本,被社会各界称之为"一次兜底的简政放权"。政府权责清单:主要涵盖政府职权的名称、类别、数量、实施主体、设定依据、实施对象、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权属划分等内容。建立这个清单的目的在于摸清"家底",通过全面清权、减权放权、依法配权、公开"晒权",减少层级政府的职能重叠和权责交叉,有效划清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活动边界,着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市、县(市、区)、市级各开发区要编制和公布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目录,包括设立依据、实施主体、前置条件、审批时限等。清单目录之外,任何部门均不能设定新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目录之外无审批"。产业集聚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明确不符合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的行业、领域、业务以及国家、省禁止或者限制投资的产业目录,将其列入负面清单,以此来限制不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产业扩张。列入禁止目录的,一律不得准入;列入核准目录的,按照规定报送有关项目核准机构核准后,方可准入;未列入目录的,一律由企业自主决策,政府不再核准。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政府性基金清单: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完善收费公示、听证制度,严格征收管理,建立涉企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工作体系。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清单目录管理。政务服务网:运用云技术、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建立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在线互动、资源共享、咨询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可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一站式"网上办理,推行行政权力运行的"全流程"效能监督。郑州通过推行"五单一网"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政府职能,提升了服务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方便了群众办事,成为中部审批"最精简"城市。
四、崇州"农业共营制"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崇州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 "三位一体"的"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了经营主体"共建共营"、经营效益"共营共享"、经营目标"共营多赢",取得了良好成效,已成为全国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的学习典型与借鉴样板。破解农业"谁来经营"难题,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一是尊重农民意愿,经营权入股建社。率先在全国探索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工商注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二是公开竞聘职业经理,实行科学种田。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运行机制。理事会代表社员决策"种什么",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统一组织生产管理,负责"怎样种"、"如何种",实行科学种田。生产成本由社员出资,理事会统一经营管理,收支和分配及时公示,接受社员和监事会监督。三是保障农民利益,按股除本分红。采取灵活多样分配方式,收益由农业职业经理人与社员共同协商确定,一般按经营纯收入1∶2∶7(即10%作为公积金、20%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佣金、70%作为社员土地入股分红),辅以超产分成或二次分红等分配方式。破解农村"谁来种地"难题,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搭建"四大平台",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CEO)。一是搭建培养平台。采取自愿报名与乡镇推荐相结合、农业部门审查的办法,选择有志于发展农业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机农技能手等为对象,通过"双培训"方法,将他们培养成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二是搭建管理平台。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人才库和评定制度、考核机制,颁发《资格证书》,实行准入及退出动态管理。三是搭建发展平台。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业职业经理人进行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创业平台。四是搭建扶持平台。制定农业职业经理人享受粮食规模种植补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信用贷款贴息扶持等办法,健全了产业、社保、金融等配套扶持政策体系,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破解农业"谁来服务"问题,推进农业服务社会化。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元合作,探索构建了农业科技、品牌、金融和社会化"四大服务"体系。一是依托"一校两院",建成农业专家大院,组建了农业专家团队和科技推广团队225人,通过建立政府补贴、有偿服务、项目提成等机制,构建了专家团队、科技推广团队与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上下互通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解决了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整合公益性服务资源,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搭建了农业服务超市"一站式"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技术咨询、全程机械、农资配送、专业育秧、病虫统治、粮食烘贮、粮食银行)"一条龙"服务,构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服务超市服务项目、内容、质量、价格公开公示、明码标价,供服务对象选择。三是政府成立农业品牌管理委员会,建立"品牌企业+农业基地"连接机制,构建了农业品牌服务体系。四是健全完善了农村产权融资担保中心、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完善了农业农村投融资平台,探索实践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农业职业经理人信用贷款、农业产业风险互助、合作社社员资金互助,从制度上构建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近三年,共计融资21亿元用于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五、广东清远市打造金融"造血"精准扶贫模式。清远是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也是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策源地。为改变贫困现状,当地政府、农业银行、保险公司、企业携手合作,在金融扶贫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一是"银行+财政":单干到合作 。从2009年起,市扶贫办与农行阳山县支行开始启动农村创业小额贷款。选择58个村进行试点,从村级互助资金中为每个行政村提取10万元作为贷款风险基金,并与农行共同甄选种养能手、合作社,特别是对那些可以带动一片、扶助一片的项目和特色产业,放大倍数发放贷款。扶贫办对贷款作担保,监督款项使用,并给予最高80%的贴息。二是"银行+财政+保险":先富帮后富 。"政银保"模式由地方政府成立担保基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养殖专业户等提供贷款担保,保险公司对贷款户的贷款本金提供保证保险,农行则将担保基金放大10倍为符合规定的农户提供贷款。 同时,申请这种模式的贷款,需要贷款人绑定帮扶两个以上贫困户,让贫困户在自己的农场或果园务工,从而带动他们脱贫。当地人亲切地称这些贷款户为"帮扶经纪人"。因为具备帮扶带动机制,这种模式的精准脱贫效果十分明显。 三是"银行+公司+农户":单点到普惠 。除了与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农行还以支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将金融扶贫与企业、农户深度融合,形成了"银行+公司+农户"的模式。 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和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行广东省分行以天农公司这个"单点"为平台,筛选公司的合作农户,由该公司为农户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农行向农户发放贷款,解决广大农户资金不足问题。3种截然不同却又内在相连的金融扶贫"造血"模式,有效满足了贫困户脱贫过程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当前,农行广东省分行已将金融精准扶贫的清远模式逐步推广至全省。截至2015年末,该行在全省21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贷款余额达186.3亿元,比同期全行贷款增幅高18.7个百分点;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授信总额6.21亿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户生产资金需求。
中共昆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6月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