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昆明53万亩林下经济实现产值15亿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6-06-14 09:21

  山中聚宝 林下淘金

  昆明53万亩林下经济实现产值15亿

65901465754335968

  两面寺“五采区”生态修复后绿意盎然。记者杨艳辉摄

  端午假期,杨官辉的生态园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最多的时候,这个离主城区不到20分钟车程的生态园一天就要接待100多位客人。生态园位于两面寺“五采区”连绵的山脚下,从种着生态蔬菜、香菇,养着土鸡的小院往后望去,一眼就能看见曾经破碎的山体上如今绿意盎然。

  这片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采石并被破坏的区域,紧邻机场高速和东绕城高速,是昆明一条重要的景观“廊道”。作为企业负责人,杨官辉想到的不单单只是覆土、种树、管护,完成生态修复项目这么简单。在各级政府大力鼓励发展林下经济的当下,许多像杨官辉一样的投资者,正在昆明的林下“淘金”,调研市场、发展渠道、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产品质量……

  来自昆明市林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昆明累计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近53万亩,实现总产值15亿元。

  嗅商机

  加快在林子底下找金子

  去年,在“边设计、边施工、边完善手续”的过程中,杨官辉和他的云南耀辉企业已经完成对两面寺1000余亩的平面采区覆土回填、栽种树木的生态修复工程。

  从2008年与盘龙区政府签订两面寺“五采区”生态修复项目合作协议至今,杨官辉已经在这片曾经的采石场干了近8年时光。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为了解决修复“五采区”需要大量资金的问题,昆明市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给予参与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修复暨郊野公园建设的投资者永久冠名权、林地使用权、适度开发经营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许多像杨官辉一样的社会投资人开始进入“五采区”,进行生态修复项目。

  2011年,国务院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12年,昆明市林业局专门安排相关部门对全市林下经济进行专项调研。杨官辉敏锐地嗅到了发展机遇,那一年,他在两面寺的五采区内种下了几十亩果树,今年这些果树开始陆续结果,眼下这些果子已经按照每公斤10元的标准向进入果园采摘的市民出售。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这些果树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更多的“金子”在林下。2014年,昆明市政府编制完成了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指导推进全市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2015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杨官辉意识到,树林底下埋着的“金子”已经离他不远。去年,他所在的云南耀辉企业成立了一家云南朗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发展两面寺“五采区”林下产业。去年初,这家农业公司在该片区4400余亩土地上进行开荒式种植,主要发展油用牡丹、观赏牡丹和香菇等生态农业。在漫山遍野的林荫带下,不仅有100余亩观赏牡丹,还有125亩油用牡丹,是目前昆明最大的牡丹示范种植基地。按照规划,这里将会种下1200亩牡丹。

  抓资源

  市场为绿色林产品买单

  与杨官辉相比,云南利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苏一江用林下小花草做起的产业,要大得多。

  通过互联网与实体店等多个渠道,苏一江的保真花卖出了云南,不但卖到了北上广,也卖到了马来西亚、德国、瑞典等国家。尽管保真花的引种、驯化及资源化开发利用仅是苏一江企业里很小的一个产业,但这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每年产值平均都能达到3000万元左右。

  苏一江记得非常清楚,2013年,他的一款保真花花饰在网络平台销售,售价38.8元,鲜有人问津。一年后,苏一江到北京参展时带去了更为丰富的产品,并实验性地将同款花饰的售价提高到100元,结果马上被抢购一空。眼下,他的公司生产有近50个保真花产品,涉及百种草本植物。

  对于林花未来的发展,苏一江分析,森林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今天,世界保真及永生花产业正以100-300%的市场增速在增长。

  但苏一江也明白,发展林下产业,加深对林花、林草的开发利用并不简单。“我们在版纳等地都有生产基地,通过和农户合作,在林下种花,然后收集到曲靖等地的6个基地进行深加工。但我们的研发基地放在昆明。”苏一江介绍,汇聚省内各家高校的昆明在科研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眼下,云南利鲁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利用组培等多种技术手段,成功培育出数万苗优良的版纳龙船花产品,可满足园林及私家庭院市场需求。

  今年,昆明市林业部门也提出,加强昆明市林下经济工程中心建设,联合省林科院打造引领带动云南乃至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林下经济研发工程中心。同时加快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切实加强技术指导。

1 2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