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日前发布,在纲要中,昆明被列为云南省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一核”,其发展对云南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昆明兴则云南兴”成为专家的普遍共识。那么将如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如何优化空间布局适应发展新要求?如何实现经济产业升级转型?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国际著名学者和省内专家,且看他们如何为昆明支招。
省政协委员、台盟昆明市总支主委姚子龙:
将昆明建成陆路枢纽中心
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全国性和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对此,姚子龙谈到,昆明要成为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必须发挥好作为内陆腹地和长江经济带南向对外开放的前沿优势,建成中国内陆腹地和长江经济带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东欧的陆路枢纽城市,使昆明真正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形成我国沿海地区经广西南宁、内陆地区经云南昆明,两条南向开放陆路通道齐头并进的格局。
“但云南内联外通的通道特别是铁路通道不畅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南向开放的瓶颈。”姚子龙分析,云南国际间的高速公路通道,只有昆明至河内和昆曼两条,从外贸数据上看,高速公路通道对外贸的影响有限。拿瑞丽公路口岸来说,虽未通高速公路,但却是云南最大的外贸口岸,占云南口岸外贸的近三分之一。无铁路支撑,云南两个水运口岸作用有限。而云南的铁路通道只有河口至越南河内的百年米轨铁路口岸。泛亚铁路东线已开通至河口,但与越南的联通还存在一些障碍。瑞丽、磨憨等口岸的铁路云南境内段还在修建。泛亚铁路中线(中-老-泰铁路)境外段刚获突破,预计2020年开通。泛亚铁路西线中缅铁路的修建仍存变数。云南第一条高铁沪昆高铁2016年底才开通,渝昆高铁2016年才有望开建。
对此,姚子龙认为,应将加速高速铁路和铁路口岸建设,并建成铁路水运联运的口岸网络作为优化云南空间布局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加速泛亚铁路中线、西线的建设。尽全力配合国家完成中老泰泛亚铁路中线的建设,特别是加快省内段建设,确保尽早通车,并将铁路联通至每一个水运口岸,形成铁路与水运联运口岸的交通网络。
“2016年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全面推进之年。而长江经济带要促进‘两头’开放,即上海及云南开放,才能全面带动整个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姚子龙还认为,背靠四川、重庆强大的产能供应和消费市场,昆明才能真正成为东南亚、南亚与中国的中转枢纽。他建议,联合长江经济带“一头”的四川、重庆、云南三个内陆省市,打造川渝滇“新金三角”内陆经济圈。
国际问题专家、中印学者谭中: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昆建国际陆港
谭中教授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就是从昆明开始的,昆明在历史上起着丝绸之路先锋的作用,进入21世纪,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中,昆明可以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云南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支点的先行者,讲好中国故事。
谭中谈到,昆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近1/3,是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是云南建设“一带一路”的最前沿和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中央处理器”,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强化昆明核心作用,提升昆明中心城市功能,强调要充分发挥昆明市的主引擎作用。对此,谭中认为,昆明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为全省对外开放构筑战略通道、建好桥梁纽带、搭建合作平台,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推进昆明市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昆明整体实力和辐射带动力,使其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长核心。
谈及“一带一路”建设,谭中表示,最早的丝绸之路是四川-云南-缅甸-孟加拉湾-恒河流域-阿富汗,这是一条贸易和文化的大动脉。而“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共赢、惠及各方之路。在谭中看来,“一带一路”应实现“命运共同体”理想,将昆明带进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开放时代,在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进程中,昆明区位优势、先行优势明显,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具体说来,昆明学者、昆明人民应扮演好民间友谊使者的重要角色,承担好培育沿线国家知华友华的重要任务,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一条“民心之路”。昆明应发挥好实现沿线国家之间合作共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民间友谊,讲好中国故事。
同时谭中建议,在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中,昆明应加快提升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力,促进昆明中心城区在开放合作、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引领作用,强化金融、信息、人才支撑,在国内省(区、市)与南亚、东南亚交流合作中当好桥梁纽带。他建议在滇中新区设立中印、中孟、中泰等园中园,在昆明建立国际陆港。
昆明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尹峻:
加强辐射能力与兄弟州市协同发展
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于昆明市在未来一段时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的承载功能和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纲要中,昆明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将担当起云南省创新发展的龙头。此外,滇中城市经济圈也和昆明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昆明在滇中城市经济圈中具有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
对于昆明市如何在全省如何发挥核心作用,尹峻认为,首先要进一步深化以昆明为核心的、会同省内沿边8个兄弟州市“九珠”联动的合作开放格局。建议成立相关的联动协调组织领导机制,昆明市要收集兄弟州市的相关建议和需求,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各州市之间的联动,发挥好昆明的信息优势、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服务好沿边兄弟州市。昆明市只有在服务好全省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发展好经济。
其次是全省乃至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要继续向昆明市倾斜,加强昆明市和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动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的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形成适度超前、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只有在此条件下,昆明市才能够有效发挥其在全省的核心和牵头作用。
第三,昆明在未来的产业规划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昆明应该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金融、科技及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旅游、文化创意、会展、健康服务等产业,这也是昆明的优势所在。有所不为指的是把一些总部经济的分支、制造业单元、专利技术、产品设计等分享出去,利用好兄弟州市的自然禀赋和优势资源,各有所长、各取所需。
按照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的既定目标,尹峻预计在“十三五”末期,昆明市在全省经济总量的占比将稳中有升,同时云南的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网、大健康产业、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产业将取得长足进步。此外,昆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以及社会治理的一些先进模式将进入全省一流水平,将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支撑和示范作用。最后,昆明市的都市经济、总部经济将得到明显发展,滇中产业新区将崭露头角,昆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将进一步凸显出来。
昆明市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高军:
在产业转型上作出表率
在新的时期,云南省对昆明市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新的定位,就是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这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昆明市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着眼全省发展大局,为昆明确立的坐标、明确的定位、赋予的使命。昆明历来是全省的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就是要在主动融入国家发展略中发挥核心的重要作用。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接京津冀经济圈。要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就是要打造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只有这四方面做好了,昆明在全省的地位才会更加突出,发挥的作用才会更大。
高军说,区域合作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昆明作为全省最大的经济中心,在产业转型方面必须要领先于全省。昆明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和教育文化优势,完全可以领先这些优势运用于产业转型发展上来。昆明在滇中产业新区和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过程中是挑大梁的。昆明必须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作出表率,在农业科技运用上、在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上、在对传统商贸服务业的提升中,都可以发挥自身核心的作用。特别是在运用互联网+产业、在省委提出的建设大健康产业中可以发挥作用。
滇中兴、昆明兴,昆明兴、云南兴。昆明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过程中,要做到主动融入和协同推动,充分发挥核心带动作用。通过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城乡建设和生态环保方面加速一体化进程,合力打造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昆明要在开放上更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利用产业园区平台和基地建设平台集中的优势,加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做好总部经济这篇文章,利用总部设在昆明的平台机遇,利用举办大型国际展会和搭建的出口平台,打造高水平的经贸合作平台。(昆明日报 记者李丹丹 毛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