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七五”普法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全面加强普法工作,切实服务于群众,西山区司法局认真总结全区“六五”普法的经验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普法形式,提前谋划“七五”普法规划,积极探索和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借助主流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丰富普法形式,使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由传统性向新兴多元化转变、由计划性向公益化转变,为“七五”普法开好局、起好步。
“六五”普法 硕果累累
西山区第六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顺利实施完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深入宣传,重点对象、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学法用法活动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广大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法治西山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西山区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省级先进平安县市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三强化三推动”
深化依法治区工作进程
近年来,西山区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特色凸显,城区开放水平持续提高,这与西山区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分不开的。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西山区制定了《推进依法治区 建设法治西山工作规划》,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相关4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把法治建设与平安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在法治建设上着重提出“法治十大工程”,从战略的高度把依法治区水平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精心谋划和重点部署,通过“三强化三推动”,极大地深化了依法治区工作进程。
强化法治理念更新,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转型升级。区委、区政府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强化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手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快建设法治西山。将法治教育纳入区委、区政府中心理论组学习活动,做到从区委、区政府做起、从区级领导做起,切实抓好各级中心组学习,组织参与“以案说法·反腐倡廉大型巡回展”等相关学习活动13次,全面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能力。明确了45家成员单位以及6个专项组的工作职责,确保依法治区工作在各专项组及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有序开展。
强化机制体制建设,推动依法执政向前发展。围绕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健全完善了《中共西山区委全委会议事规则》《西山区“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西山区委权力透明运行机制》等制度。5年来,制定党内规范性文件876件,按照决策必经程序作出重大决策292件。加快干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对关键环节的把控监督。畅通党内信息互通渠道,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基层党组织比例达到100%。5年来,党内情况通报527期,公开党务信息3514条。
强化规章制度建设,推动依法行政扎实有效。5年来政府共召开33次会议对依法行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留行政许可36项、非行政许可91项。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各项工作,贯彻落实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的各项工作要求。确保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5年来召开规范性文件制定、社会保障等重大决策听证会和专家咨询会111次,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732件,审查率100%。聘任了10名律师为区政府法律顾问,成立了区政府法律专家咨询组,全区现有21家单位聘请了法律顾问。5年来,区政府法律顾问室共审查文件1016件并出具了书面法律意见,有效地促进了政府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
高效、依法的行政管理以及文明、守信的市民素质,成为西山对外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开拓渠道
普法触角延伸到基层
如何突破法制宣传既有模式,打造新的宣传亮点,适应群众对“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如何贴近群众,使普法效果达到最大化?如何构建多元化、广覆盖的立体普法新格局?“六五”普法期间,西山区不断探索,提出“群众需要什么,法律工作者宣讲什么”这一理念, 针对不同的群体,配置不同的处方,对症下药,按照群众的法律需求编制普法“菜单”,根据群众“点单”,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普法的实效性,使法制宣传更加面向社会大众,将普法宣传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菜单”上的品种很丰富。既有开展“百名法律服务工作者进社区”、拓展“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为“失独家庭”开通法律援助“三优”绿色通道等措施,延伸法律服务领域;也有“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建立“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长廊”“西部客运站防暴恐维稳宣传基地”,各普法成员单位定期更换宣传展板等内容,拓展普法宣传阵地;同时,推进 “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和企业、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活动,创新普法宣传方式。
与此同时,西山区还进一步延伸普法触角,在“法律六进”基础上,将普法宣传拓展到了军营、餐饮、家庭、监狱等领域,达到了“法律十一进”。西山区已基本实现民主法治社区、法治街道全覆盖。针对未成年人,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配齐配强全区57所公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建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基地,举办“儿童之家”“争当小小税收宣传员”等法律宣讲活动20余次,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等法治主题活动50余场次;针对农村,扎实开展农民法治宣传教育,以律师进社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载体,阶段性地举办法治讲座、居民法治论坛、法治图片展等活动,提高农民依法维权、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依法参与村民自治的能力;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在工地、农贸市场、客运站等人口流动密集区开展“法律进工地”“法律进集市”等法治宣传活动,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5年来开展“法律六进”主题活动2000场次,举办“法律六进”知识讲座500余期。
立体式宣传
新媒体使普法全覆盖
结合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法律保障、法治宣传职能作用,西山区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建立法制宣传教育载体,搭建司法惠民新桥梁。
开设西山政务信息公开网页“普法与依法治区”板块,开通“社区普法直通车”。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开设普法网页,内容涵盖法治建设动态、普法工作动态、法律法规、法治问答、以案释法等方面,使普法覆盖到每一个单位、每一户家庭、每一位公民。
汇聚全区45家普法与依法治区成员单位组成“普法QQ群”,传递全区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动态,强化全区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把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交友工作、家庭邻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以有趣的漂流瓶方式扔向网友,第一时间解答法律咨询。
开通“西山普法”微信平台。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运用文字、图像、语音、视频等表现形式,及时发布普法资讯,传播法治理念,形成正面舆论引导,大力传播法治舆论正能量。自今年2月以来,发布法律相关知识55条。在“昆明西山发布”官方微信开设了法治宣传教育专栏,开展微直播、微话题活动,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沟通,解答各类法律咨询,粉丝数量从1800余人,上升至目前的20593人。
一项项普法举措的贯彻落实,一个个法律宣传阵地的搭建,一条条法治理念的传播,西山区在“六五”普法工作中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建设进程,全面保障群众权益,守卫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社会各界认可的成绩。
精心谋划 “七五”普法新思路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大力提升全社会法治化水平,对于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西山区结合辖区实际,就如何更好谋划“七五”普法、更好推进法治进程作出了具体部署。
健全制度助“七五”普法起步顺畅。西山区组织相关部门就“七五”普法规划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的目标任务、重点对象、工作要求、方法措施、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精心谋划“七五”普法规划;完善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以案释法”普法机制,建立普法工作备案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普法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进一步丰富法治宣传方式方法,推行媒体公益普法,大力营造法治西山氛围。联合区委宣传部制定下发《媒体公益性普法办法》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两个制度,利用户外广告牌、公交车站台和临时性围挡进行公益性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
“法律知识的普及、普法工作的开展,必须不断顺应潮流发展,不断研究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变迁。当前,群众已经置身在‘互联网+’的时代,普法也要与时俱进,只要能提高普法效率,各种方法、手段、路径都要利用,提供普法效率覆盖面,让普法更深入人心。”西山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理念,西山也将紧跟“互联网+”的新思路和发展浪潮,借助主流媒体的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开展法治宣传,使西山普法工作向“互联网+”转型,促使普法工作由“传统性普法”向“新兴多元普法”转变。下一步,西山区将通过普法APP、法治微电影、法治动漫、法治漫画等法治文化作品,加强法治文化阵地拓展,以点扩面,打造更为立体化的普法产品,并使之形成品牌效应,通过立体化、全方位的产品群,使普法品牌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群众了解法治动态、获取法律知识提供便捷路径。
在新形势下,如何落实“依法治国”背景下的“依法治区”新常态,是西山区普法工作的重点。在“七五”普法期间,西山区将通过各执法部门的团结协作,打破普法工作的碎片化和部门化,确保形成“职能整合、协调联动”的大普法格局,通过深入扎实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普法的道路上,西山,一路前行!(昆明日报 记者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