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编王丽娜/制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标准委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三个转变
《方案》提出,要以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为核心,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推动实现3个转变: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核心:一号一窗一网
“一号一窗一网”是方案的核心内容。
“一号”,是要实现“一号”申请,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充分发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作用,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例如提交证明材料的环节,通过各类电子证照“一号”关联,最终实现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政府办事的唯一标识,“一号”申请办理各类政府服务,避免让群众提交大量的证明材料。
“一窗”,是要实现“一窗”受理,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群众服务窗口整合集中到一个综合窗口,从而避免群众办一件事折返于多个部门、重复跑路的现象,逐步实现政务服务的就近办理、同城通办、异地办理。
“一网”,是要实现“一网”通办,畅通政务服务方式渠道。“一网”提出的核心理念是要实现“政务服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通过积极拓展政务服务渠道,整合建设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进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政务服务渠道多元畅达,群众网上办事“一网通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时间表:两年两步走
考虑到相关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实特点,方案结合2014年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以来的试点工作基础,提出了“两年两步走”的实施路径。
2016年“先行试点、夯实基础”,在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到2016年底,在试点城市内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2017年“全面推广,成效显现”,推动各试点区域间电子证照和公共服务信息的互通共享,推广试点经验,初步实现试点城市间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基本政务服务事项80%以上可在网上办理。
同时,认真总结试点工作,完善“一号一窗一网”服务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推向全国。(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