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昆明四大工程提升历史文化名城“软实力”

来源:日期:2016-04-02 10:08

致力于打造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人文交流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的昆明,到底要走一条怎样的文化改革、发展路子,才能“秀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昨日,昆明市文广体局局长戴彬给出了答案。

首先,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发展繁荣的工作责任。其次,突破两个难点工作:用强烈的文化意识规划建设城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健全文化工作机制。第三,构建涵盖文化、广播电视和体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切实提升文化治理能力。此外,将会通过实施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品牌工程、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四大工程来提升昆明的文化影响力。

“关于实施品牌工程,我们主要是打好历史文化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文化艺术品牌、文化对外交流项目品牌、体育赛事品牌这五张牌。”戴彬介绍。昆明的文脉将进一步挖掘,并逐渐亮出来:打造以滇缅抗战和飞虎队等为代表的重大历史实践类;以云南陆军讲武堂和西南联大等为代表的重要历史机构类;以郑和、聂耳等为代表的文化名人类;以圆通寺、西山宗教建筑群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类;以翠湖、大观楼等为代表的文化景观类;以官渡古镇、呈贡三台山等为代表的城市历史风貌六大类历史文化品牌。

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从2015年开始,昆明引入专业赛事公司,对“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进行专业策划与运营。“我们将继续引入专业赛事公司,提升‘昆马’等赛事品质,实现由‘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职能转变,努力培育2-3个国内外一流赛事和一批传统品牌赛事。”戴彬介绍。“引入社会力量无疑会营造一个多赢的局面,一方面能解决政府经费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而引入社会力量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培育这些文化、体育类企业的过程。”此外,从2012年起实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项目,今后将提供更为精准、更为多元的服务。

此外,昆明人会有更多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的去处。针对昆明明显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紧缺短板,昆明将大力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服务网络设施建设。市级层面,将大力推进昆明市文化馆、市图书馆、聂耳大剧院、昆明市体育中心、昆明市足球基地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使标志性中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尽快成形。 

为了让市民能在家门口就有健身去处,早前,昆明启动“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整合主城区(含呈贡)现有群众体育设施,统一规划、整合设计,利用小区广场、公园空地、社区步道,在主城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健身步道、室外篮球场等体育设施,满足老百姓需求。眼下,全市共建有文体活动广场30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982个,全民健身路径1140条,每年开展100人次以上的健身示范活动100次以上。(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