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官渡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日期:2016-04-01 05:09

2016年,官渡区将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级督导评估检查。

作为云南省首家接受义务教育初步均衡评估的试点县区,官渡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着力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了自己的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政府行为“三到位”,多措并举履好职

长期以来,官渡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认真履行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职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全区义务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

责任到位。官渡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副区长任副组长,34个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官渡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目标和任务;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健全目标考核督查机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目标细化分解。

投入到位。区委、区政府制定了相关配套实施方案,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工作到位。区委坚持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教育发展;区人大定期督查教育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区政府坚持将建设标准化学校、落实“两免一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等列为惠民工程;区委、区政府坚持每年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并表彰对教育事业有贡献的相关单位;区政协主动调研教育工作,为官渡教育发展出谋划策。

学有优教,均衡布局到家门口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履行政府工作职责,把好学校建到家门口,官渡区多次汇聚各方意见,以均衡布局学校的思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务实积极的举措有口皆碑。

翻看官渡区的教育地图,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好学校被送到了寻常百姓家,让更多普通学生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百年名校关上实验学校入驻领办湾流海项目配套小学,去年9月就已经投入使用;云师大附属官渡学校入驻云秀康园项目配套学校,中华小学入驻春城时光花园项目,海贝小学入驻滇池ONE项目……

2013-2015年,官渡区先后完成2所中学90个教学班、3所小学108个教学班的小区教育资源的配套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官渡区办学不仅注重均衡,更着眼于教育公平,鼎力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打造优质教育环境,让他们与本地孩子一样,上学无忧,公平、均衡地接受义务教育。2015年,官渡区小学一年级招生15511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11313人,占比为72.9%;初中一年级招生9248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5572人,占比为60.3%。

教有名师,打造教育人才资源库

如果说加强区域资源配置,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是教育均衡“量”的呈现,那么,“万、千、百、十”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则堪称“质”的飞跃。

“万、千、百、十”工程致力于推动全区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力争在3—5年内将重点培养教师10000名,骨干教师1000名,后备校级干部100名,并打造10所优质精品学校。

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储备方面,官渡区健全师德考核、评价、监督和奖惩的长效机制,狠抓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均衡发展,教育发展软实力明显提高。

依托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特色与品牌学校创建”项目,组织学校干部及骨干教师114人赴北京知名学校学习,邀请北师大专家、北京特级教师等走进学校,深入课堂,跟踪指导,传经送宝。

借外脑,聚智慧,进教室,观学情;练内功,强素质,树品牌,展特色。经过两年的塑造,项目学校气质凸显,并辐射全区。南站小学“让儿童哲学点亮孩子的心灯”,民航路小学主推“快乐教育”,东华二小以绘本为载体,打造“活彩教育”,九年一贯制的关上实验学校崇尚“博雅”,关二小别出心裁推“书育”……

“互联网+” 跨越时空开启智慧教育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师”到“名师”,官渡区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置身“互联网+”的时代,官渡区先行先试,投入1.46亿元建设官渡区教育信息化平台,全区校(园)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小学教学新秀在关上实验学校录播教室进行优秀课例展示,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完成课堂直播,各学校分别进行远程观摩学习和评价。这就是官渡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打破空间界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有力举措。

打破信息孤岛,官渡区将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开展智慧教育建设,让教育变得越来越智慧,让智慧教育越来越好的服务学生、家长和老师。(昆明日报 记者张丽亚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