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滇池鱼类进入繁殖期,为保护滇池生态环境,昆明将全面清理滇池外海、草海里的“鱼陷阱”。
四月是鱼的繁殖季节,大量受精卵正在母鱼腹中待产。目前是封湖禁渔期间,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在滇池水域擅自从事捕捞鱼、虾、蟹、螺、蚌、蛙等水产品,“鱼陷阱”就成了一些不法鱼贩的首先,他们在滇池外海、草海里布置了虾笼、“迷魂阵”、地笼等大大小小的“鱼陷阱”,严重威胁到滇池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
在此情况下,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将联合滇池渔业行政执法处等部门,对滇池外海、草海的各类“鱼陷阱”进行集中整治和打捞。
众多“鱼陷阱”中,一种称为“花篮”的陷阱最“可恶”。“花篮”是在网口编织一串草绳,让其漂浮在水面上的陷阱。鲤鱼产卵时,喜欢选择水草等地方,“花篮”的伪装会诱骗鲤鱼,会让鲤鱼认为这里理想的产卵地,从而跳入其中。
除“花篮”外,像“虾笼”、“迷魂阵”这样的陷阱,无论大鱼、小鱼一网“通杀”,对滇池鱼类杀伤力十分巨大。可要发现这样的陷阱却不容易。普通情况下,执法人员只有依靠船只,行驶至附近,才能通过水面上漂浮的竹竿、草绳等发现陷阱。
发现难,清理也难。一个大一些的“迷魂阵”,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而且被非法捕鱼人员用竹竿等工具固定在水面以下,清理时执法保山只能用长三四米带钩子的竹竿和一个拴着绳子的四角倒钩,先将陷阱的渔网勾出水面,再进行打捞。一般打捞一个小型的“迷魂阵”需要30分钟左右。
针对布置鱼陷阱的特性,需要不法鱼贩下水布置。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将采取以查处滇池水下陷阱偷捕行为主,收缴偷捕船筏、网具,清理违禁渔具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严厉打击偷捕盗捕滇池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的联合执法行动。(昆明日报 记者蔡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