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部门正科级领导干部,35岁以下,近3年公务员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看到自己符合条件,引发了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万正文的思索。工作以来,曾有过两次基层挂职锻炼的经历,在他看来,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走出机关到一线挂职锻炼,是自己人生的宝贵经历和财富。
“挂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培养干部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在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在3月10日召开的全市遴选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动员会上,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武斌表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工作的一次重要实践。
乐于往“下”走
挂职一时,受益长久。从年轻干部自身发展角度来说,年轻干部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和志向,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责任和担当。只有立大志,才能创大业;只有对接地气,才会更有底气。基层锻炼是年轻干部“补课”“墩苗”的重要一环,早压担子,才有利于年轻干部对党情国情民情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置复杂的问题的能力,积累更加全面的领导工作经验,使年轻干部步子迈得更稳、走得更远。
从更大的层面而言,近年来,昆明立足实际、强化统筹、优化配备,全市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日益提高、数量规模更加合理、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是全市青年干部队伍来源和经历比较单一,专业结构不够合理,目前,40岁左右的正县级干部仅占全市正县级干部总数的4%;35岁左右的副县级干部仅占全市副县级干部总数的7%。
武斌表示,要真正实现昆明的后发快进、跨越赶超,没有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有培养一批立志创业、勇于奋斗的“生力军”,才能持续迸发全市干部队伍的活力,促使全市各级干部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此举也落实了中央注重基层干部选配的导向。
到一线脱贫攻坚
此次采取遴选方式,从市属部门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区乡镇挂职锻炼,重点考虑选派到国家级扶贫县挂职乡镇(街道)党政副职,到一线“淬火提质”。
这次遴选坚持个人自愿报名、组织审核把关的原则,由各单位党委(党组)集体研究推荐人选,市委组织部考察确定选派。
这批挂职的干部主要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同时要注重把握工作的重点,找准定位。“总而言之,就是要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监督员、群众诉求的代理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这次选派锻炼期限为两年。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挂职单位和原单位两头兼顾不同,此次挂职,选派干部不再担任派出单位原职务,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只保留工资关系。此举目的何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的就是要让年轻干部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基层,知民情、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聚民心,杜绝“名在基层、人在机关”的空挂现象,避免走形式。
挂职期间和挂职结束后,市委组织部都将进行跟踪考察。重点看一看哪些同志在大是大非面前党性更坚定、在艰苦环境中意志更坚强、在处理问题上能力更加突出。再看一看年轻干部能不能与基层群众同甘共苦,能不能迎难而上、化解矛盾,能不能促进发展、为民谋利。
不能把挂职当成“镀金、度假”,而是要立志在农村基层干出一番事业。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挂职锻炼的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的提拔、交流、待遇等各方面,给予挂职干部内在压力和动力。对挂职期间表现突出、工作特别优秀的,将根据工作需要直接调整到重要岗位任职或提拔使用,也可以考虑转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着眼下次换届培养。“如果有的同志表现不好,群众不满意,我们将及时召回,严肃进行批评教育。”
磨炼干部的“磨刀石”
刚刚参加完动员大会,万正文坦言:“自己从事的工作大多和党建相关,相信抓好基层党建方面是自己的强项。有所长就有所短,经济工作可能就是自己弱项,但有压力就有动力。”干部在基层成长,在基层服务群众,从基层来到基层去,优秀年轻干部只有经常走出机关大楼,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学会讲“土话”、说“方言”,才能真正了解国情民意、把握基层脉搏、知晓农民心愿,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符合民心的政策措施,才能更好地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基层实践就是磨炼干部的‘磨刀石’。”市林业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肖文美说,从工作经验来说,发现凡是从基层上来的或是在基层锻炼过的干部,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相较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确实要优秀不少,特别是处理和应对复杂突发事件的能力十分突出。
这些有活力、有闯劲的干部们,将在基层搅出一池怎样的活水?本报将持续关注,希望经过基层大熔炉历练的年轻机关干部能够“淬炼成钢”,真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