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审理、执行一条线
西山法院为97名农民工讨薪156万元
加强法制建设 创建平安云南
杨女士在云南某道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做工近半年时间,但却一直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日前,记者从西山区人民法院了解到,春节前,西山区法院开通“绿色通道”,立案、审理、执行一条线的一站式服务,为包括杨女士在内的97名农民工要回工资共计156万元。今年,西山区法院和银行建立了一套执行查控系统,“总对总”查控被执行人在全国各地银行存款信息。
立、审、执一条线
确保农民工拿工资
因为一起案件纠纷,云南某道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成为西山法院的被执行人之一,西山区法院在执行该道路桥梁公司时,查封了该公司银行账户。今年2月5日,执行法官发现该账户里有188万元工程款进账,当天上午,西山法院执行二局局长马驰原立即向法院领导报告:该道路桥梁公司还拖欠了104名农民工的工资,应该首先保障让农民工们拿到工资回家过年。
这一情况得到了西山法院院长何家华的重视,随即便安排了立案庭、审判庭和执行局法官协同作战,他们在西山区法院大法庭里,将工程发包方、施工方以及包工头请到法院,核实每个农民工拖欠多少工钱,开启“绿色通道”,立案、审理、执行一条线的一站式服务,有效处理这一案件。
带上妻子孩子、拖上行李,2月5日一早,西山区法院大法庭内聚集了很多这样的人,这一天他们将在西山法院的帮助下,拿回被拖欠了两年多的工资。
杨女士是最早到达法院的农民工。2012年,杨女士到道路桥梁公司工地上做工,做工前,包工头承诺,每月工资3200元,然而除了每月的少量生活费外,直到工程停工杨女士却没拿到一分钱的工资。和身边的工友打听后才发现,原来工地上的工人们基本都没拿到工资。2013年,杨女士等百余名农民工走上追讨工资的道路。
到达法院后,杨女士写好自己的诉讼请求,立案窗口就当即受理立案。随后,立案法官将诉讼材料转交给审判法官,审判法官在征求原被告各方的意见时,都表示愿意调解,审判法官现场作出调解笔录,原被告在笔录上签字确认。
一系列程序走完后,杨女士是第一个拿到调解笔录确认书的,确认施工方拖欠了她12800元工钱。
“农民工领工资,一定要按法定程序办,一定要合法。”何家华说,该走的法定程序一定要走,这种特殊案例,还要快捷,要让农民工当天就领钱回家过年。中午,西山法院食堂还为农民工提供了一顿午饭。而在现场办案的法官根本没有时间吃午饭,直到当天晚上7点左右,10名现场办案法官才吃饭。
如果按一般程序走,农民工们要获得被拖欠的工资要等待一段时间。为此,西山法院开通了“绿色通道”,在保证合法、程序齐全的前提下,优先为农民工们立案、审理、执行,坚持公正,简化程序,当天将156万元现金发到97名农民工手上,保证他们能过个好年。
“总对总”查控系统
精准查控扣划被执行人存款
执行的最终目的是让申请执行人拿到钱款,但在以往的执行工作中,往往存在法官发现被执行人银行有存款,想要将这笔款划走却困难重重。如今,西山区法院和银行建立了一套执行查控系统,法官只要在办公室用电脑就能精准地查到被执行人在全国各地银行存款信息,并将其扣划。
去年12月,西山区法院执行局在“总对总”执行查控系统中发现,被执行人在广东和湖南的银行里有存款,发现后,西山法院执行一局局长马上带领另一名干警奔赴广州和湖南,当场扣划了被执行人存款174万元。
“传统的存款查控方式存在成本高、难度大、耗时长、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西山区法院新闻发言人李文华说,有些银行手续更复杂,而且是去一次审查一次,两个执行法官在市内银行办理查询,一上午最多能查询两家银行。至于冻结、划拨等工作,更是麻烦重重。
“总对总”查控系统连接后,执行法官只要输入被执行单位(个人)的名称或身份证信息,就能轻松查询到该单位(个人)在银行的账户信息,一旦发现有可执行资金,法官立马就会冻结账户,并将相应款项划拨执行申请人。
李文华介绍,有了“总对总”查控系统,执行法官只需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可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各地多家银行的存款信息,冻结、扣划被执行人存款,大大缩短了办案周期,提高了执行效率,并能够及时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有效打击转移财产等逃避执行行为,改变“执行难”的局面,这种执行方式被称为指尖上的执行。(来源:昆明日报 记者蔡靖妮 通讯员李文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