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伟带领村民修建入村道路。记者李海曦摄
——五华区西翥街道迤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侯志伟
在乡亲们的眼里,五华区西翥街道迤六社区党总支书记侯志伟是一个敢想、敢拼、敢干的优秀干部,他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修水窖、领致富、建道路,只要是能为群众做的,为村子好的,侯志伟总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村民眼里,他们的侯书记是个急性子,更是他们的“领头雁”。
一心为民 服务群众的“领头雁”
在侯志伟的民情日记里,记载着群众的呼声,记载着群众的冷暖,记载着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火热情怀,记载着群众对干部的感激之情。
5年前的白家村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农业村,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100元,为发展村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解决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侯志伟通过动员村民,集资3万元,投工600多人次,铺垫硬化路面2.5公里,方便沿线群众1000余人的出行。另外,多方筹措150万元,用两年时间,修水塔2座,过滤池1个,埋设抽水管道120千米,水窖120口,彻底解决了白家村人畜饮水问题,也提高了抗旱救灾能力。目前,白家村人均纯收入达3850元。
不仅如此,侯志伟还经常到辖区小组进行走访,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以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向上级政府和部门建言献策,为群众排忧,为百姓解难。 2011年,由他提出的《迤六社区安装村村通无线广播项目》的议案,引起了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有关部门的协调努力下,辖区16个居民小组顺利安装了村村通无线广播项目。
面对迤六辖区内法嘎、萝卜地、杉松箐、哨上等几个村民小组严重缺水及道路不通的现状,侯志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组织村委会班子成员进行多次讨论,经过不断努力,终于为几个村民小组争取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800多万元,彻底解决了他们的人畜饮水及烤烟灌溉用水难的问题。
哨稗公路总长14公里,涉及迤六社区7个居民小组1850人,整条路面为土路,一到下雨天,村民基本无法通行,侯志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2年,他提出了《五华区哨稗公路路面硬化工程》议案,当2013年2月得知项目落实后,他又先后多次与村小组干部及村民协调占用土地事项,最终12户村民为修建道路无偿提供部分土地,村民投工投劳1200余人次,哨稗公路于2013年底通车,彻底解决了哨上等7个村小组出行难的问题。2014年,他又积极向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完成萝卜地、杉松箐、台磨山、石羊厩小村4个小组的乡间公路硬化,总投入120余万元,累计硬化公路4.5公里;完成白家村、鲁世达两个小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勇于担当 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侯志伟深知“一人发达不是富”,只有帮助大家共同致富才能对得起组织和群众的期待。2008年,他成立昆明嘉旺养殖场,吸收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20余人,企业也被评为五华区农业龙头企业;2013年,他进一步解放思想,将原昆明嘉旺养殖场转型建为屾箐休闲观光农业标准园,开展乡村旅游,带动迤六社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成立云南屾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经过两年来的建设,按园区建设规划要求,已初步完成12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种植示范区的土地整理,土地改良以及全园绿化、美化主体工程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将带动和解决周边200余群众种植养殖以及务工就业。
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云南省第二届农村创业之星” “云南省劳动模范” “昆明市劳动模范”“昆明市农业产业化1000名规模经营大户” “五华区自主创业带头人”“五华区劳动模范”“五华区突出贡献人才”等荣誉。
勤奋学习 夯实基础的“领头雁”
侯志伟能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积极抓好社区党员干部的教育学习。近两年来,组织社区党员干部集中培训13次,组织社区工作研讨会4次;每半年组织社区干部进行一次知识更新考试。
他积极探索建立了在农村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能人,在党员能人中培养干部的“三个培养”机制,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激活了基层组织“细胞”,形成了“头雁领着群雁飞”的格局。
同时,借鉴村务公开的做法,建起了美观大方、内容丰富、版面活跃的党务公开栏,坚持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常规工作定期公开,季度工作及时公开,临时工作随时公开。重点公开党内法规、党员发展、评先选优、党费收缴管理、集体经济收支、党员先进事迹及群众“点题”公开等内容。党务公开犹如一座连心桥,架在群众与支部间,让广大党员和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党务工作的性质、内容和程序,形成抓好支部工作的整体活力。通过实行党务公开后,群众心里亮堂了,建言献策的多了,党员发挥作用更加突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社区的工作推进顺利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村子的条件好了,村民的生活富了,侯志伟一直说,他有决心和信心,让迤六社区的发展路子更宽、步子更大,让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来源:昆明日报 记者张梦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