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白领”和“蓝领”的区别还会延续多久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6-01-27 09:41

  【张明:妥善应对网络强国路上的挑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明指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展示了中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良好势头,增强了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信心。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正视中国信息化进程中的挑战和风险。首先,信息化发展存在薄弱环节,综合实力仍需提升。我国网民总数全球第一,但在国际电联2015年“ICT发展指数(IDI)”的综合排名中,中国大陆仅居第82,过去5年排名只上升了5位。第二,网络安全水平落后于信息化发展。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中国的网络安全建设滞后于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成果面临脆弱性风险。第三,国际信息化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国在此领域竞争异常激烈,研发超强的美国、联合自强的欧洲、战略明确的韩国等都积极谋求信息竞争优势,国际信息化态势瞬息万变。未来,在《报告》展现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成果基础之上,我们还需从更广阔的视角、更长远的目标审视中国信息化进程,苦练内功、踏实进取,争取早日圆网络强国之梦。

  摘编自光明网

  【厉以宁:“白领”和“蓝领”的区别还会延续多久】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指出,在传统生产方式之下,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并没有被划分为“白领”或“蓝领”。甚至工业化开始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白领”、“蓝领”之类的称谓。由于“白领”和“蓝领”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而且受教育状况也有差距,所以“白领中产阶级”一般比较常见,“蓝领中产阶级”并不多见。在科技进步、知识不断更新的环境中,如果今天还有人在区分干某些工作的是“白领”,干另一些工作的是“蓝领”,那么试问这种划分还能延续多久呢?也许再过若干年,不会有人再以旧的眼光看人了。到那时,说这个人是“蓝领”,说另一个人是“白领”,还有意义吗?当人们都在计算机旁工作时,你能区分谁是“白领”,谁是“蓝领”吗?也许连工作者自己也分不清了。到那个时候,区分哪种工作是“白领”从事的,哪些人属于“白领”系列,哪些人属于“蓝领”系列,已经没有意义了。

  摘编自《北京日报》

  【张茉楠:亚投行之于全球金融治理变革的多重意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指出,从倡议、筹备、到明年1月成立,亚投行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全球金融治理一个新的里程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格局剧烈变革,全球经济金融进入大挑战、大变革与大调整的新阶段,国际金融秩序亟待重塑。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重点在于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结构。亚投行对于全球金融治理的 冲击更多地是观念层面上而非实际意义上的冲击,其全球金融治理意义则是增量上的改革以及对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贡献和改变。金融利益分配失衡问题的解决是重构全球金融新秩序的核心。从长期看,亚投行的成立将深远影响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从全球发展大趋势看,一个覆盖欧洲的人民币货币互换网络正在形成。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