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西山区司法局严肃纪律 狠抓落实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5-12-09 09:02

  

  西丽园社区法学馆志愿者为居民讲解法律知识。 记者周密摄

  居民到法学馆学习法治知识。记者周密摄

  司法行政工作与群众接触最紧密、联系最广泛,开展“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活动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的要求,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之路。

  西山区司法局以“加强作风建设、转变工作职能、服务经济发展、树立惠民形象”四大举措为抓手,积极推进法治西山建设。精心组织,迅速行动,集中学习,严抓纪律,将一件件为民实事深推落实,全方位推进了西山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

  精心组织总动员

  开展“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让西山区政法部门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每一名政法干警都接受了一次党纪、政纪、法纪教育。

  市委、区委政法委动员会结束后,西山区司法局迅速召开党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全市政法系统和全区政法系统“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的具体措施。制定下发了《西山区司法局关于开展“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以支部为主题形式,开展主题活动。

  通过在办公场所、服务窗口、流动人口集散地等场所,悬挂宣传条幅,制作宣传展板,建立微信群、制作学习小卡片等宣传阵地的营造,形成人人学法、人人传法的良好氛围。目前,已在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10条“法治文化长廊”和103条“廉政法治文化长廊”。

  坚持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是西山区司法局突破常规工作的又一创新实践,通过制定相关学习计划,司法局班子成员均作为普通党员编入机关支部参加集体学习,10个司法所长、公证支部和律师支部党员也纳入机关支部进行集中学习。全力抓好学习环节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到人员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有学习计划、有学习笔记、有学习园地、有学习体会的“三保”“四有”,确保了参学率达到100%。

  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展板、廉政书画及廉政公益短片,听取违纪违法案例讲析,深刻认识了正确运用手中权力的重要性,加深对权为民赋、权为民用、权受民督的认识,再次为党员干部敲响防腐警钟。

  同时,为了确保教育活动从严从实取得实效,西山区司法局还成立了3个督查组,由3名副局长分别担任3个督查组组长,对支部进行交叉检查,定期上交学习计划和心得体会,有序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严字当头抓纪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的生命力在于严不可违。

  纪律严明向来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新形势下,针对部分机关干部作风松散,纪律观念淡薄,工作敷衍了事的现状,西山区司法局硬起手腕,严格组织纪律,从政治纪律、工作制度、队伍管理、执法办案、服务群众五个方面着力进行“严”字把关。

  严明纪律“红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司法局领导干部在严肃纪律作风上首先带头,严格加强自身教育、监督和管理工作。在队伍建设方面严格执行“七个不准”纪律要求。不搞团伙、不自由散漫、不目无组织、不欺上瞒下、不跑风漏气,不违背组织原则、不阳奉阴违。通过“七个不准”纪律要求的实施,清楚划设了司法局干部执纪用权的基本原则,为严厉整饬司法队伍提供了有力依据。

  严明制度“雷线”。对违反政治纪律、干部管理规定、不严格执行办案程序等损害队伍建设的,给予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给予处分;对纪律作风差、问题频发、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个人,纪检部门和上级政法机关要约谈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并责成限期整改。

  同时,司法局还全方位拓宽纪律作风建设监督渠道,运用监督电话、网络举报等平台,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及时发现和掌握司法行政干警违反“四风”情况和违纪违法案件线索。一旦接到举报,认真组织核查,严肃进行处理,进一步完善了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通过严整纪律,西山区司法局领导干部普遍增强了落实“两个责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纪律监督和纪律执行更加有力。

  转变作风提正气

  铁肩担道义,司法扬正气,这是对西山区司法局转变作风,提升正气的最有力诠释。

  而开展工作作风专项整治,则是转变工作作风的第一步。通过明确各科、室、处、所主要负责人为效能作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建立起一把手负总责,全程实施、具体过问的检查机制。并在局内部成立纪律作风督查组,每天对科、室、处、所纪律作风进行不定期的明察暗访,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进行实名通报,自查自省。其次,紧盯重要节点,抓住关键环节,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严肃查处,切实以铁的作风保障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从严管理干警职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使干警职工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那么,接下来如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小节与大节、自律与他律、廉政与勤政”三对关系?西山区司法局又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通过签订责任书、上廉政党课、廉政短信、推荐优秀廉文等形式,健全岗位绩效考评制度,实行周督查、月考核、月通报,每周不定期对党员干部作风效能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及时发现和整治作风与效能建设中的问题。

  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西山区司法局通过完善机关效能作风建设机制,明确处罚条款,将纪律执行情况、工作作风情况与评优评先、考核评定挂钩,进一步提纲正纪,肃风提气。

  对存在不敢干、不会干、无利不起早、没心思干等五类“为警不为”,实行首问负责制,通过严以修身,修身必严,不断加强作风建设,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司法惠民树形象

  以司法惠民为本,以“法律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三项行动为主线,以建立“三型一化”党组织平台为载体,西山区司法局整合法制宣传、律师服务、法律援助等职能,全面树起人文司法显关爱,司法惠民出实效的全新司法形象。

  走进马街街道西丽园社区“学法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让人惊喜,一步一法,一法一景,构成了社区“八个一”学法馆。为使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西山区司法局创新工作,充分整合社区“两房”资源,将普法学法功能加载至社区活动文化活动室内。建起了“社区学法馆”,法律心愿树,解答居民法律问题;法律名人廊,张贴法治名言;法律故事汇,解析经典法律案例……一项项生动创新的举措还只是西山区司法局实施司法惠民的一个缩影。

  如何让司法更亲民,让更多居民感受到司法带来的实惠,司法局通过开展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双联共建活动,组织“律师进社区”、“公证进社区”和“百名法律服务工作者进社区”等活动,在社区开通公证服务“直通车”,率先在全市建立集“社会适应指导、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和临时安置”四大功能为一体的西山区安置帮教基地——“云岭阳光驿站”,定期对“失足”者进行现场教育引导、技能培训和临时性就业指导,有效增强了“失足”人员悔过自新、融入社会的信心。

  公、检、法三方联合形成的人民调解组织,和全市首家人民调解工作网的开通更是有效填补了传统按行政区划设置调解组织产生的工作空白,让人民调解服务的触角得到进一步延伸,实现了人民调解网格化信息互动,构筑起人民调解工作新平台。在西山区全区137个人民调解组织和1290名专、兼职调解员中,每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万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9.2%,有效促进了西山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打造“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立社区法律援助工作室,降低法律援助门栏,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解决“失独家庭”法律需求……一桩桩、一件件为民所办的实事,让西山区司法局司法惠民的形象不断深入人心。

  其次,在“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中,西山区司法局还认真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认真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对点帮扶团结办事处妥排社区二佰则村民小组,目前,局5名科级领导按照每人帮扶2户的要求,认领了10户贫困户,每户走访到位,并制定《妥排社区二佰则村民小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认真实行。

  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多年来载誉无数的西山区司法局正在以“公正、廉洁、务实”的西山形象不断奋勇前行。(记者李杭蓉)

来源:昆明日报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