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晋宁县住建局绿化科科长王金介绍,在县城和璟路、巨桥路的城市道路建设中,同步设计、建设了两座河水抽水站。其中和璟路抽水站投资约18万元,功率22千瓦,每小时流量25立方米,管网总长约4176米,覆盖和璟路灌溉面积15283.62平方米;巨桥路抽水站功率17千瓦,每小时流量15立方米,管网总长约3168米,覆盖和璟路灌溉面积13851.1平方米。2014年底,晋宁县住建局在普照路与永乐大街交界处投资46万元建设了一座河水抽水站,22千瓦电机及7.5千瓦电机各两台,每小时流量25立方米,并将宝塔路、普照路、和璟路、南门匝道及昆阳大街南延线绿化带中的中水管网联通,管网总长约13551米,利用建成的抽水站供水,覆盖的灌溉面积共59585.83平方米。今年,晋宁县住建局又启动了县城永乐大街立交区绿化建设,也同步建设河水抽水站,投入资金约25万元,布置管网约3000米,电机功率22千瓦,每小时流量500立方米,灌溉面积覆盖整个立交区绿化面积28500平方米。
晋宁县住建局副局长董鹏表示,绿化浇灌管网的建设彻底改变了传统车拉人浇的绿化浇灌模式,迈向了机械化绿化浇灌作业,非常有利于冬春干旱季节的绿化灌溉工作,下一步极有可能再增加管网覆盖率,提高机械化绿化浇灌作业效率,有效提升绿化管养质量和水平。
高标准设计分层次立体绿化
建成晋宁首个立交景观公园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对永乐大街北延长线下穿线的建设中,晋宁县住建局同样坚持用智慧、科学的规划建设思路,高标准设计、分层次立体绿化,打造了晋宁县第一个道路交通立交景观公园,建成后它将成为晋宁县又一个城市景观绿化亮点,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绿化水平。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虽然要到今年底才完工,但已初见立体交通景观公园美景,工程基本完工进入收尾阶段。据王金介绍,立交景观绿化工程按照高标准设计,分5个地块分层次立体绿化,总投资7563.2140万元,其中绿化总投资1655.39万元,绿化面积28500平方米,绿化苗木种类达34种,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已经栽种46株胸径40厘米以上的滇朴、黄连木、香樟等乔木;379株胸径20-30厘米的清香木、杜英、黄连木等乔木;2199株胸径20厘米以下的栾树、桂花、银杏、枫香等乔木;种植28500平方米的红叶石楠、红花榉木、金森女贞、黄冠菊等地被植物。建成后的公园将成为一个多姿多彩、环境优美、生态休闲的漂亮景观公园。
来到如今的晋宁县建成区,会惊叹道路的宽敞通达率高、会赞赏道路园林绿化的美感、会过目不忘一个个绿化景观精品。附近居民李红艳说:“县城南绕城线年底就通车了,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公园,突然觉得住在这附近很安逸,今后晚饭后还能到公园里散散步,也算是一个惠民生的工程。”
管养细心到每棵花草树木
筹资18万移植更换公园景观树
不会忘记晋宁县住建局等多个部门曾为保护一棵150岁古滇朴改变了整套绿化带设计方案的感人事迹,当然也会称赞晋宁县住建局现在为了和璟苑生态公园的景观品质,筹资18万元移植更换被冻死树木的事情。多年来,晋宁县住建局每个干部职工都在用智慧的头脑,用心绿化、用心管养,像照顾孩子一样悉心管护每棵花草树木。
和璟苑生态公园是由晋宁磷矿集团公司为回报当地居民而投资建设的公园。2013年,绿化科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和璟苑生态公园主入口处10棵高山榕、乐昌含笑等大乔木遭遇了当年的极端低温霜冻天气,已出现萎缩、跳枝死亡,影响了公园的景观效果。为此,晋宁县住建局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出可行的整治[整改]方案,想方设法筹集18万元,移植、更换这些乔木,栽上耐寒易成活的桂花树和香樟树。
望着更换的4株胸径20厘米的桂花树和6株胸径40公分的香樟树目前长势还不错,王金语重心长地说:“希望被移植到背风向阳处的4株高山榕、6株乐昌含笑也能活过来,希望今年不要再遭遇极寒天气……”
多年来,晋宁县住建局严格“绿色图章”制度,确保各新建、改建项目绿化指标达标;确保绿地质量、数量,从而不断提升和改善县城绿化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加强县城各处绿化的监管力度,确保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绿化树木景观良好;加快推进在建公园工程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公园绿地建设,才能保障县城绿地率的正增长;每个干部职工都像对自己孩子那样细心照顾着每棵花草树木,用心做好了绿化管养工作,真正实现了园林绿化的精细化管理,巩固现有园林绿化成果,提升绿化品质及城市品质。
忍痛舍弃部分绿化面积
设置人性化座凳还便利于民
晋宁县园林绿化还特别注重人性化服务于民,郑和文化广场前中和路158米长的石座凳足以体现。
据王金介绍,石座凳位置原先规划设计为1.2米宽、158米长的绿化带,但后来发现这里人流量大、市民休憩不方便,晋宁县住建局坚持人性化绿化思路,因地制宜改变了原先设计方案,也舍弃了此处的绿化面积,决定在此处建158米长石座凳。
记者近日到此处看到,漂亮的天竺桂行道树下是一排光滑漂亮的石座凳,不少居民正坐在石座凳上休憩、拉家常。王金介绍说,由于郑和文化广场地处县城区中心地带、人流量大,而且中和路为郑和文化广场的主要交通通道,平时绿化带践踏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晋宁县住建局经过讨论决定,将之前计划覆盖地面栽种的红叶石楠移至其它地段种植、保留天竺桂,同时用青石板铺装道路,用花岗岩铺贴道路与广场交界处,形成座凳。虽然减少了这个区域的部分绿化面积,但却方便了附近市民的出行,尤其是盛夏时节,便于市民到此休憩。
正是用智慧专心开展园林绿化工作,晋宁县住建局把人性化服务理念灌输到了每个绿化项目建设中,所以打造出来的每个景观绿化项目都堪称精品,晋宁县园林绿化水平逐步得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突出,晋宁也成了全市乃至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记者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