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市政协常委委员作大会发言 就“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5-10-26 09:14

  市政协常委徐力争:

  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昆明是国内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规划中要高度重视昆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要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以合理的开发提高保护的水平,让城市历史得以延续,城市文化得以延伸,城市文明得以繁衍,使文化古迹成为提高城市品位、彰显城市内涵的永久地标。

  规划中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维护文化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做到城市现代化进程与历史遗迹保护有机统一,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相得益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交相辉映。进一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在申报数量和管理质量上有新提高。进一步加强昆明市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工作,尽快编制《昆明市“十三五”地名专项规划》。

  市政协常委李为民:

  加快昆明生态新区建设

  “十三五”期间,呈贡新区、盘龙区北部山水新城、官渡文化生态新城等综合性新区建设正处在突破崛起的关键时期,在艰巨而繁重的建设任务面前,应努力破解瓶颈和制约,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加快打造昆明生态新区建设,让其形成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昆明生态新区建设要与全市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以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要树立“统筹城乡、以城带乡”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宜业高原湖滨生态文明城市;发挥规划科学引领的关键作用,坚持科学规划,提升新区的现代化品质;坚守生态环境底线,牢固树立“生态宜居”规划理念;将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作为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市政协常委窦志萍:

  乡村旅游要“土野俗古洋”结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抓手。

  规划中,应基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造生境、画境、意境“三景”,将美丽乡村建成为适宜的生活环境、美丽的“画境”、寄托“乡愁”和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承载地。乡村旅游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做到“土、野、俗、古、洋”五个结合,即留点土味,保持一分原真;带点野味,守护一方乡野;显点俗味,演绎一种风情;存点古味,传承一脉文韵;沾点洋味,生发一丝创意。同时,注意引力、趣味、节庆和管理的升级,要以主题导入,激活资源,创造核心吸引力。注重就地取材,新奇创意,打造独特品牌。

  市政协常委、委员分组讨论:

  昆明急需建设连接国内外高铁网

  22日上午,市政协第24次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大会后,与会人员分为3个小组,围绕昆明市“十三五”规划积极建言。

  小组发言中,与会人员关注的重点涵盖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大家希望通过建言献策,为昆明的发展贡献智慧。

  昆明应有“国际范”

  多名政协常委、委员提到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话题。与会人员认为,昆明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必须在云南对外开放中先行一步,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十三五”期间,昆明要实现两个突破,才能体现“国际范儿”。一方面是城市交通路网的突破,另一方面是科技信息化的突破。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国际城市,交通路网要四通八达;信息化建设方面,昆明要有“大手笔”,例如要实现全城WIFI全覆盖,以此充实昆明国际城市的硬件和软件。

  市政协委员刘凌提出,随着各国间文化交流的发展和教育的国际化,教育和留学产业完全可以成为带动昆明区域性发展的新动力。

  市政协常委李卫民认为,发展跨境电商是昆明要辐射南亚、东南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式,应加大发展力度。

  连接国内外高铁交通网络

  讨论中,与会人员认为,目前昆明在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仍有许多不足,辐射带动作用还不突出,因此,“十三五”期间,仍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协常委胡开林说,昆明要发挥辐射中心的作用,当务之急需要建设连接国内外的高速铁路交通网络,国外建设中泰、中老、中缅、中越高速铁路,国内则要和国内高速铁路网实现对接。“只有交通便捷了,才能引来‘金凤凰’,如果昆明拥有几小时就能到达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高铁线路,那个时候国内的各大企业都会争先来云南落地。”

  市政协常委张本美认为,目前各县区的发展受区域交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最大,建议规划编制能加快推动各县区及区域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协委员孙庆辉建议,将东川区纳入渝昆高铁线的途经地,未来以便捷的交通带动当地发展。

  应抓好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

  产业是带动地区发展最直接的动力,与会人员也纷纷建言昆明的产业发展,认为昆明市应集中抓好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

  市政协常委刘志军说,昆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突破,现在昆明的新型工业发展得还不够,建议注重工业研发的政策支持,扶持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打造以支柱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有委员建议,昆明市要发展好文化这个大产业,“十三五”期间,通过突出昆明在全省的文化中心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软实力”。

  “昆明拥有众多宗教和文化古迹,厚重的历史积淀,今后应加大开放力度,围绕产业创新做好昆明的精品文化产业。”市政协常委马子富说。

1 2 3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