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虽然境内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1条,并拥有滇池、阳宗海、清水海等湖泊,但据2015年《昆明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2.02亿方,仅占全省的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1/5。滇池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4亿方,人均水资源量仅147方,为全省的1/30。全市(含滇中产业新区)年用水总量18亿方,受特殊地形地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极端气候的影响,昆明常呈季节性、区域性缺水,如何破解水资源要素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瓶颈成为昆明发展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昆明探索创新,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三个环节”,大力推进制度建设、责任落实、能力提高、监管细化“四项措施”,严格加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湖排污总量“三项控制”,全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逐步向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转变,水资源要素在经济布局、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中的刚性约束作用日益增强,在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相适应的和谐发展之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如何保障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形势严峻、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特殊水情、雨情背景下,支撑起全省29%生产总值和14%人口的用水量?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让每一项目标任务得到落实便是关键所在。
《昆明市地下水保护条例》、《昆明市松华坝保护条例》、《昆明市清水海保护条例》、《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昆明市再生水管理办法》……涉及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章先后出台,为全市落实最严水资源管理筑起了保护网。在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后,全市上下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市、县两级政府均成立以主要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市、县两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出台市、县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明确市、县两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下达至乡,建立水资源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16个委(办)局联合制定和印发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组成考核工作组,部门联动对全市展开了水质监测、工农业节水、规划水资源论证、“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统计评价等工作。到去年底,已基本构建起了市、县、乡三级行政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制度措施体系和由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考核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水资源管理良好格局。
今年4—6月,市政府组织对全市12个县(区)和5个开发(度假)园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考核,9月初,由市政府办公厅对考核结果进行了通报,下一步,将下发具体的整改意见和要求,落实考核结果的运用。(昆明日报)
来源: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昆明市昆明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