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昆明严格“三条红线、五项指标”保障水资源“取之有度”

来源:昆明市全面深化改革网日期:2015-10-01 14:08

  昆明缺水,是摆在发展面前的难题,要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就必须“取之有度”,只有控制了区域用水总量的增长,才能使区域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按照国务院下达明确的目标及省政府下达到16个州(市)的控制指标,昆明建立起了覆盖市、县、乡三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五项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机制。结合昆明市工业产业转型和布局调整,去年,市政府出台工业园区建设导则和规划纲要文件,明确将工业产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列为“七规合一”要件,要求各工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约束条件。发布第一批2个农业灌区、3个工业园区、60个工业企业、40个生活服务业的市级重点取用水户监控名录,加强了用水过程的监管,促进了用水方式转变。试行取水许可到期延续评估制度,压减闲置取水许可指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留了用水空间。 

  为严格地下水管理,针对近年来连续干旱新开凿的应急水井和重新启用的水井,市政府组织再次启动地下水清理整顿,开展1291口地下水井的普查和复核,实施地下水“市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水资源配置的集约度,遏制了审批的随意性和用水浪费。此外,昆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滇池—普渡河流域、柴石滩引水济昆工程、滇池流域城镇供水研究等工作的开展,及昆明主城供水水源“七库一江一站”联合调度和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盘龙江—滇池—螳螂川防汛联合调度,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能力,让昆明成功度过了五年连旱的城市供水危机。 

  为提高用水效率,全市上下掀起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热潮。在工业节水方面,工信和水务实现联动,进一步加强引导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节水技术改造,在造纸、食品发酵、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创建。在农业上,推广抗旱节水节肥配套技术,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从严控制农业用水增长;实施晋宁六街灌区用水计量和收费试点。在城市,对非居民用水户实行计划和定额用水管理工作,目前月用水量在100立方以上的用水户全部纳入计划管理,超计划执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对居民用水户执行阶梯式计量水价。结合昆明实际,研究编制了教育、烟草、医疗、宾馆4个行业的用水定额。到去年底,全市已累计创建127个节水型单位、128个节水型小区和1个节水型灌区。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方面,严格执行节水“三同时”制度,新建工程项目同期配套建设节水设施,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模式,推进再生水利用。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475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9座集中式再生水处理站,主城及呈贡新区建成再生水供水主干管达650多公里,集中式再生水用水户达200多户,再生水已推广用于城区河道和公园的生态景观补水及在住宅小区、学校、公园、工业企业、公交停车场等。 

  全市按低影响模式积极探索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建成119个工业和民用建筑项目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全市51个公园完成了雨水集蓄利用设施的补建;60多条城市道路采用雨水生态断面技术同期建设。投资7.38亿元实施了昆明主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及资源化利用建设工程,将第二、五、七、八、十污水处理厂及采莲河系统约90万方/日尾水引至西园隧道,延沙河外排至螳螂川,解决安宁市工业用水水源不足问题。此外,完成再生水利用设施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并落实再生水利用补助政策,使再生水利用量逐步增加。去年,主城城市再生水回用量已达1675万方。 

  架构监控体系提高水资源监管能力,2010年以来,全市在完善地下水监测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完成19个地下水水位、水温监测站点建设,开展滇池流域地下水环境监测,为科学管理地下水奠定基础。同时,开展市级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规划编制,启动“数字水务昆明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一期项目”,将搭建昆明市水资源监控信息管理平台,把25个重点取水户和10个分散式再生水用水户的取用水量纳入在线监测,对列入考核的18个主要供水水源地和55个跨县(区)界水功能区监控断面全面开展水质监测和分析评价,按月发布监测月报,为及时撑握水质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2014年度,昆明市用水总量为17.81亿方,未突破控制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完成情况较好,较控制目标要求还有所提高;16个重要水源地和26个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完成情况较好,均达到控制目标要求,成为2014年度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考核中唯一获得优秀等级的州市。 

  今年,是“十二五”期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收关之年,也是昆明市由制度建设向措施落实的推进之年。全市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以水定城、量水发展,据可供水量的约束条件“解方程”,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升水资源要素刚性约束。(昆明日报)

  来源: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昆明市昆明市水务局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