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动态
第21期
(总第57期)
中共昆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6月8日
柳文炜专题调研我市深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6月4日至5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改革办主任柳文炜,市政府副市长王春燕带领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行,实地调研了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市工商局、盘龙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五华区工商局长春分局,深入了解全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以及“三证合一”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并召开调研座谈会,对下一步加快我市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出了安排部署。
柳文炜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重大改革事项,是提高政府效能、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也是营造良好亲商营商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迫切要求。柳文炜强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相关部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市委编办、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市法制办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创新突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83项,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二以上,昆明持续成为了全国省会城市中行政审批项目最少、办理时限最短的城市之一;市工商局等部门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盘龙区率先开展“三证合一”改革试点并成功发放全市首份“一证三号”营业执照,宜良县成立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并探索实行“六证一照”等做法,各具特色、各有亮点,为全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柳文炜强调,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新目标、政府自身建设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下步工作中力求做到“五个新”。
一要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上有新突破。把简政放权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抓实抓牢抓到位,把该“放”的彻底放开,把该“减”的彻底减掉,把该“接”的认真接好。要大力推进“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进一步划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权责边界,以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能做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以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法定职责必须为”;以负面清单明确对企业的约束有哪些,“法无禁止即可为”。加快建立功能完备的政务服务网,努力构建集权责公开、政务公开、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平台。要着力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精简审批要件,缩减审批环节,再造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要切实优化审批环境。充分借鉴南京“七个一律取消”等经验做法,坚决清理我市非行政审批事项,坚决砍掉一批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规的收费事项,着力营造一个公平、优质、高效的审批环境。
二要在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上有新形象。作为全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前沿阵地和为民服务的窗口,政务服务中心要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大厅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运行,构建横向到部门,纵向连省、市、县的三级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切实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利。要抓好社会中介组织培育。探索建立社会中介服务“超市”,继续推进“技审分离”试点工作,加大公开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力度,将部分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中介机构转移。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着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健全为民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的功能作用,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三要在商事制度改革上有新作为。按照国家部署要求,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推进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要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继续执行落实好注册资本认缴、先照后证、简化住所条件等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措施,制定完善配套制度,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管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创业活力。要加快推进“三证合一”工作。做细做实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开展试点探索,待国家出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后,力争年底与全国同步实现“一照一码”。要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由市工商局和工信委牵头启动平台建设,尽快把工商部门的企业登记信息互联互通给监管部门,实现监管无缝对接,共享信息资源,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四要在监督管理上有新举措。严格落实“宽进严管”,在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更加注重依法严格实施监督管理,使市场和社会活而有序。要健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主动适应审批事项精简、取消和下放的新形势,在抓好中介服务、收费行为等前置审批的事前监管同时,把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取消下放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同步研究、同步提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切实把市场管住管好。要尽快建立“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监管机制。把审批权力与监管责任直接挂钩,理顺职权与事权,督促审批部门主动认领对市场主体的行政监管职责,及时建立各自的市场监管工作方案,确保监管到位。要依法开展监督管理。主动转变监管理念,健全科学有效、透明公正的市场监管规则、流程和标准,使市场主体明晓界限、守法经营,缩小监管的自由裁量权。